第2090章 喜訊(二更)
提起弟弟大安,這可是楊若晴的驕傲。
今個是農曆的十月初五,弟弟大安,是農曆的八月二十動身去的長淮州。
長淮州,用現代的行政區域理解,相當于省城。
慶安郡,就是下面的一個市,而望海縣自然就是縣城,清水鎮,長坪村,依次類推……
大安是農曆的八月二十去的長淮州,參加九月初三的鄉試。
“對了爹,這幾日鎮上的保長可有關于大安的消息傳遞給你?”
想到這兒,楊若晴忍不住詢問起了那邊的楊華忠。
一旦鄉試出了結果,官府的消息會一級級的傳遞下來,倘若有這一地的學子中舉,身為裡正的楊華忠是肯定會得到消息的。
聽到楊若晴的問,楊華忠把視線從小安身上轉移到楊若晴這兒。
“前幾****去了一趟鎮上,保長是跟我交代秋後納稅的事,沒有說到科舉那塊,”
“我原本是打算跟他那打聽打聽,後來見人太多,他也實在是忙,就忍住沒問。”楊華忠道。
“想必要是出了結果,應該有人會通知下來的,當初子川中舉,上面都下來人報了這個喜訊呢!”他又道。
楊若晴點點頭,确實是這樣。
“大安是九月初三開考,算上靠的科目,時間,中間間隔的天數,考完全部,得要半個多月。”楊若晴在那掰着手指頭算着道。
“大安臨行前跟我這說了,考完之後,他會在那裡等到發榜出了結果才回家的。”
“出結果估計也要半個多月,這麼一算來,今個是十月初五,估計就在這幾日結果就要出來了。”她道。
聽到這話,楊華忠和孫氏對視了一眼,兩口子都有些激動。
“不曉得咱大安這第一回能不能考中?”孫氏期待的問道。
“村裡人這幾日都在跟我這打聽大安的事呢,大家夥兒都說,咱家大安聰明,當初考秀才,是一考就中。”
“如今靠舉人,想必也是,這結果還沒出來,就有人跟我這讨喜酒喝了呢。”孫氏微笑着說道。
聽到村裡人對自家兒子的信任和寄予的希望,楊華忠也很高興。
但漢子還是要叮囑孫氏:“凡事都不是想當然的,考秀才的難度那能跟考舉人比麼?”
“想當初,李家村的那個李老先生,聽說考到将近三十八,都還沒考中。”
“後來家裡都被他念書給念得快要舉債了,才不得回村謀了個教書匠的差事養家度日。”他道。
提到李家村的那個李老先生,孫氏和楊若晴都不陌生。
未來大堂嫂李繡心已故的爹嘛。
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楊若晴心道。
大堂嫂的爹是那種情況,她自己嫁的男人楊永仙,也是如此。
隻不過楊永仙有一點比李老先生好,沒有使勁兒的折騰。
考了一回沒考中舉人,就果斷回家來做教書先生,走另一條路了。
機智。
這邊,楊華忠的聲音再次響起,将楊若晴有點飄遠的思緒拽了回來。
“晴兒娘啊,在确切消息沒有出來之前,我還是建議你在村裡行走,盡量少跟别人談論咱大安考試的情況。”漢子道。
“這念書啊,一半是孩子的天賦和努力,還有一半,也是看運氣。”
“這幾樣要是沒能湊一塊兒啊,就不成。”
“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咱不提前預支那些話,省得到時候假若沒考中,”
“别人背後笑話事小,咱大安添了壓力和負擔,這就事大了。你說對不?”他耐心的道。
孫氏連連點頭:“晴兒爹,你說的在理。”
“你放心吧,我沒跟别人那誇海口的。别人問我,我跟你這回答也是一樣的,”
“我不會把話說得死死的,咱得給咱兒子留餘地呀!”她道。
楊華忠欣慰一笑。
他對那邊的小安道:“小安啊,你先回後院屋子裡溫習功課去吧,等會你娘燒好了飯菜再喊你。”
“嗯!”小安應了一聲,挎起書包離開了堂屋,去了後院。
望着小安離開的背影,楊華忠看了眼楊若晴和孫氏,接着道:“小安不在這兒,有些話咱仨個私下說說也無妨。”
“退一萬步說,倘若大安努力了,當真沒考上,”
“等他回來,咱誰都不能責怪他。”
“大安這幾年,自打送去蒙學起,這孩子念書是當真吃了苦頭!”
“能考上,固然好,不僅為咱老楊家揚眉吐氣了,也是對他自個努力的一個交代。”
“萬一落榜了,這也是命,咱不能怪他。”
“他要是願意再去念書,再接着考,咱就支持他。”
“他要是不想再考了,咱就問問他接下來的打算。”
“不管咋樣,隻要他不孬不傻,不懶惰,在這世上,總能找到一口飯吃,你們說,是不是?”漢子問。
孫氏連連點頭。
“晴兒爹啊,你這話,說到我心坎裡去了。”她道。
“你是不曉得,我是又盼着大安能有出息,又心疼他念書吃苦哇。”
“我都記不清有多少回了,大半夜的,有時候我起來起夜。”
“瞅一眼對面他屋子,都還亮着燈火,孩子都還坐在桌邊看書寫字。”
“冬天冷,提筆的手都凍僵了,夏天熱,桌子底下難免有蚊蟲叮咬。”
“風裡雨裡,他上學壓根就沒間斷過,除非他病得爬不起床……”
“我的這個大兒子,看着斯斯文文,可是我這孩子性格要強,啥事兒都悶在心裡不說,可我曉得,這趟去長淮州考試,他壓力大……”
孫氏說到這兒,眼眶紅了,眼淚忍不住就淌出來了。
“娘,莫哭嘛!”
楊若晴微笑着,過來扶住孫氏,并遞上一塊幹淨的帕子為孫氏抹淚。
“大安要是曉得咱爹娘背後是這麼打算的,他肯定也很欣慰呢。”楊若晴道。
“不僅是大安,還有小安,其實我的想法也是這樣的。”她接着道。
“咱家的孩子,咱不去強迫他們,百尺竿頭能更進一步,固然好。”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極限,做不到,咱也不能強求,就好比我,我也是有很多力所不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