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的學曆算是姜小白他們這幾個人裡邊最高的,研究生畢業,後來還留院任教,一度做到了副教授這個級别,算是他們這幾個人裡邊搞技術最厲害的了。
不然的話,這新能源汽車項目技術方面的問題,姜小白也不會讓王福負責了。
而且王福畢業的時間也算是早的,九十年代就畢業了,但是依舊不能和姜小白他們那一批人相比的。
高考的時候呢,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差一分呢,就差出了很多。
而從78年恢複高考開始,到九十年代,大學畢業不包分配開始呢,這中間的十多年的時間。那時早一屆和晚一屆畢業,有巨大的差距。
其實從上學的制度上也能知道的,姜小白那會,那上學是給發補助發錢的,考上了大學生,那就是國家幹部,有的是人搶着想要要你的,隻有你挑選單位的份。
但是慢慢的随着時間的推移,大學擴招的多了呢,補助沒有了,但是學費還是免費,到後來學費也開收費了。
分配工作方面呢,也開始慢慢變的,想要留在京城不太容易了,好一些的單位,還需要一定的關系才能進去了,而不是之前的,隻要是你願意,就能去了。
再到後來呢,即使你大學畢業,沒有關系也沒有單位了,需要自主就業了。
這是一個變化的過程,當年早一年畢業和晚一年畢業,面對的競争,個人前途完全是不一樣的。
所以姜小白當時這最早的一批大學生呢,各個同學,混的都不差,商業上最成功的不用說肯定是姜小白,但是在體制内混的,很多也是混到了一定的級别。
當然了,體制内是需要熬的,到一定的級别是需要走那個曆程的,再快也不行,但是很多人在單位裡邊都是掌握實權的。
王福他們的同學因為上學畢業的時間晚,那混的和姜小白的同學就不是一個等級了。
至于說李叔副和王中天兩人就更不用說了,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資源和人脈,當年李叔副為了造摩托車,自己來京城跑關系,批文件,連地方都找不對。
這要是姜小白,找兩個同學打聽一下,總有熟悉的,即使幫不上太大的忙,但是給你引薦一下,指點一下,那都完全不一樣的。
姜董,真羨慕你們當年的大學生啊,很多的同學,很多的人脈,辦什麼事情都是事半功倍的……王中天忍不住開口說道。
其實他的歲數也不大的,隻不過當時剛剛恢複高考,很多人沒有這個意識的,而且也沒有這個能力能考上的,這其中頭兩年參加高考最多的就是知青群體的。
因為他們在農村是待的真不習慣,隻要是有回城的機會,不要說回城上大學了,隻要能回城什麼都願意的。
因為在農村是需要餓肚子的,但是回城了就不一樣了,城裡的條件就是再差,再窮,但是總是要比農村強的,這一點根本不用否認的,任何時期都是一樣的。
翻開曆史書,曆朝曆代都是一樣的,更何況之前的城市戶口,那有多值錢。
後來即使城市戶口取消了,但是原來就在城裡生活的居民,日子依舊要過的比農村好,不管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還是房地産時代的紅利,都讓城裡人要比農村經濟條件好。
我确實很多同學發展的不錯,當年回城的知青……姜小白說着,就想要繞開這個話題的,主要是牽扯到了同學,牽扯到了李思研,他并不願意多談的。
本來想着提一嘴,很快讓話題回到正軌呢,沒想到,這個周萬竟然也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直接說起了知青的事情,讓姜小白頓時就有些無奈。
但是這周萬說起這個事情了,姜小白還沒有辦法回避,就說了一些知青的經曆。
這幾個人裡邊雖然說也經曆過那個時代,但是真正是知青的就姜小白一個人的,他們畢竟不是親曆者,對于知青這個群體知道,但是了解的并不多。
聽姜小白說起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也是感慨萬千。
中午的時候,周萬本來是要留姜小白等人在吃飯的,但是突然有一個會議,沒辦法陪着了,姜小白等人也就告辭離開了,約好了晚上吃飯的時間,姜小白幾個人回到賓館以後,簡單的開了一個會。
主要是針對明天出發前往澳洲的事情。
等到晚上的時候,周萬帶着他們科技部門這一次陪同姜小白等人一起出差的劉主任,李思研帶着出差的團隊,三方加起來一共差不多二十多個人。
劉主任是一個微微有些秃頂的中年男人,面對姜小白等人的時候是一點架子都沒有,畢竟這件事是領導交代下來的事情,肯定要盡心盡力的去辦,而且這新能源的項目也是他們科技部門重點關注的項目。
要是做好了,将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好了,這也是有他們一份功勞的。
還有一個是姜小白的身份地位,商場上可能一些底層的小生意人,面對體制内一些相關部門,是有些底氣不足的,雙方的地位不是那麼平等的。
但是做生意做到了姜小白這個程度,華青控股集團名聲在外,早就不是一般的體制内的領導能夠拿捏的。
當然了,這個劉主任在面對姜小白、魯廠長、李叔副、王中天、王福五個人的時候還是有所區别的,這也是正常的,不算是什麼看人下菜,都是生活在俗世間,自然有些東西就避免不了的。
李思研那邊到了以後,和周萬先打過招呼,才和姜小白等人寒暄。
當着衆人的面,姜小白還介紹了一下,說這是自己大學同學,李思研也認可這個稱呼的,和魯廠長等人都挨個寒暄。
而也是在這個時候,姜小白才知道,原來李思研相比之前的時候,級别又往上提了提的,現在已經是副廳級别的幹部了,而且在商務部門的發展前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