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謎語
葉凡看出來,那就是經常倒鬥下墓的人會用的手勢,但是宋荷钰做的非常急迫,似乎簡化了一些,肯定也能看得懂,她重複了兩三遍。
葉凡知道,那是“有情況,速速離開”的意思,在這種語境下,肯定是讓他們趕緊收拾好東西,準備跑路了。
這些人應該很聽宋荷钰的話,看來這位公主的确不是花架子,而是個很厲害的高手,于是葉凡的視角開始迅速晃動了起來。
這個人應該是站了起來,之後他們整裝成一支緊湊的隊伍,似乎當即就準備跑路,但是葉凡在夢裡努力眨了眨眼,都看不清其他人的面容。
隻有宋荷钰的臉是清晰的。
其他隊員的臉幾乎都是隐沒在一片漆黑裡面,眉眼都看不清楚,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葉凡皺起眉。
難道說在他的夢裡,并不是什麼情景都能随便捏造的,就算是這種詭異的法術,也必須要他知道對方的長相,才能在夢裡顯出對方的模樣嗎?
那倒是合情合理,因為他隻在史書裡面見過宋荷钰的長相,其他人長什麼樣一概不清楚,趙家族譜裡面也沒有趙佛明的畫像之類的。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在這些夢裡,宋荷钰這支隊伍不是在躲避追殺就是即将被追殺,難道說他們在進入昆侖墓之前,裡面就已經危險到這種地步了。
葉凡憑借這個隊員視角的直覺,意識到這幫人開始集體上馬趕路,但是這一次似乎不是在被什麼東西追逐,似乎隻是趕路之類的。
視角一路往下,他們似乎從山腰上下來了,繼續在山谷之中行進,周圍的山依然是黑色的,非常奇特,但是隐隐約約可以看出山脈走勢了。
能看出山脈走勢,就意味着可以觀察風水,葉凡當即借着這個隊員的視角向四周觀望,這些山脈的走勢也非同尋常,不像普通的山。
昆侖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按理說,這裡的很多山勢都磅礴闊大,呈吞雲吐霧之勢,但是他看這些黑山,層巒疊嶂,似乎有點詭異。
他忽然覺得,這種風水局,有點像傳說中的“萬龍吐息”,這種風水局,跟其他的龍脈風水都不一樣。
萬龍吐息之局,說兇乃是大兇,但是如果在這裡修建陵墓,将龍吐息變為龍銜珠,壓住龍脈之中溢出的邪氣,為自己所用,則是一種大吉之象。
但是一般人應該都不會有這種氣魄來修這樣一座陵墓,如果是,說是皇陵的規模,肯定也不為過。
葉凡眯起眼來仔細看了看,應該沒錯,就是龍吐息,所以才會那麼詭谲,難道說昆侖墓在這風水局裡?
那這墓,可能比他想象中更加曆史悠久,三百年隻不過是他和宋荷钰的距離,宋荷钰來到這個昆侖墓的時候,它可能已有幾千年了。
葉凡在這個視角,感覺到這幫人在朝着某個方向趕路,似乎有一個清晰的目标。
他按照這個邏輯推算了一下,感覺是合理的,自己這個夢想不到居然還有時間順序,可以方便他做閱讀理解,足以說明這個下咒的家夥,心态是非常不錯的。
那他之前做的那個夢,就是宋荷钰剛進昆侖山的時候,現在是已經走了一段之後了,這麼說,他們應該已經擺脫了之前追他們的東西。
那時葉凡還沒有來得及看見那玩意的真面目,就突然醒過來了,但也許是這個夢故意不讓他看的。
而後葉凡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這個夢是個啞劇。他聽不見這裡面人說的話,隻能看見他們做動作,包括宋荷钰的手勢和趕路之類的,事實上他根本看不清其他人的臉。
但是宋荷钰的嘴一張一合,跟邊上的人說話的時候,他也聽不見他們在說什麼,可以判斷,隻能靠視覺做這個閱讀理解了。
葉凡歎了口氣,心說這個任務還挺重的,正好現在的視野非常廣闊,适合觀察一下環境,他窮盡目力,看見這支隊伍,大概四十多人,其實不少。
這一點跟史料記載上也是一緻的,這四十個人裡面,有偵查的,有護衛,有工匠和摸金校尉,這些人裡,都有一部分的超能武者。
這些超能武者,估摸着最強也強不到哪裡去,不會到葉凡這個水準,但是皇室招人,再弱也一樣弱不到哪裡去,必然不會那麼容易被幹掉。
那能讓這麼一批人在山裡逃命,得是多麼極端的危險?
葉凡想了想,感覺宋荷钰的陣仗是有點大了,昆侖深山裡樹木不算多,他們還騎着高頭大馬,有點太招搖了,不知道為什麼,隊裡的風水師沒有提醒宋荷钰。
如果換成葉凡,就會采用更加隐蔽的行進方式,盡量減少暴露在人前的可能性。
這麼一群聲勢浩大的人,在荒無人煙的昆侖山裡趕路,一看就是有什麼特殊目的的,要是這山裡面有山神,肯定第一時間就會被吸引注意力。
葉凡心想,要真是這樣,你們不被攻擊誰被攻擊?
但是這一次,這個夢到目前為止除了萬龍吐息的風水局,沒有什麼特殊的信息傳遞給他,葉凡習慣了這種信息傳遞方式,一看見黑色的山,就會自動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葉凡等了一會兒,忽然看見自己視角的這個隊員朝宋荷钰跑了過去。
等宋荷钰的影子靠近之後,葉凡忽然看見,她脖子上挂着一個東西,就像項鍊一樣。
那是一塊隕鐵。
跟趙老太太交給他的那塊是同一種東西,但是大同小異,一定是隕鐵。
幾分鐘之後,他醒過來了。
葉凡在烏河鎮的酒店房間裡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直接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面前還放着一堆畫好的符紙。
他定力非常的強,一下子就将自己的意識重新拉回了現實,這點影響不足以讓他混亂,葉凡看了一眼時間,這一覺又從上午睡到了下午,現在已經三點了。
他午飯都還沒來得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