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簡體
首頁 女頻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49章少年很快活

  臨安一戰後,天下人心裡都有個疑惑:異人趙驪,究竟是誰?

  可惜無人知。

  夕照山下少年,最後一劍風情如仙。

  知之者知之,那隻是少年觀史而得的一時之快,並非少年真的如那青衫秀才一般,人間哪有那麼多劍仙。

  樞相公從雲州啟程回臨安。

  趙長衣去了廣西後音訊全無,開封嶽家開始大辦喪事,臨安宗正寺也在辦喪事——趙驪終究是趙室皿脈。

  禮部官員為此愁白了頭。

  嶽平川還好說,他的諡號大家想得到,既然是死在叛王趙驪手上,那麼這位王爺便是精忠報國的忠良——不管大風輕騎是否南下,反正最後沒反不是?

  鑒於這位王爺算儒將,是以禮部很快擬定。

  諡號應是忠獻或忠肅兩者取一。

  皆是美諡。

  隻不過送遞禦書桌後,陛下態度含糊的留中不發。

  禮部尚書周妙書見勢不對,於是試探著擬了個忠敏,呈遞垂拱殿後,依然沒有音訊,周妙書頓時有些恍然,旋即震驚。

  難道陛下是想給嶽王爺一個忠武的最高武諡?

  說起來,嶽王爺當得起這個美諡。

  好吧,陛下說了算。

  周妙書奏折追諡嶽王爺會忠武後,垂拱殿的女帝很是迅速批複:善。

  其後是在廣西殉職的副相公蘇長今的諡號。

  雖然屍首還在不知道是否反了大涼的西軍手中,但身後事朝堂可不敢馬虎,以免寒了天下文臣武將的人心。

  隻不過這位副相公雖也算儒將,但是當不起忠武、忠獻、忠肅,甚至也當不得忠敏。

  隻好取武字頭。

  最後擬定為武壯,也算上諡。

  難便難在乾王趙驪的諡號上,雖然他被女帝冠於叛王之名,但終究是趙室王爺,若是給個惡諡,不啻於給趙室抹黑。

  不過這一次周妙書沒有為難。

  因為女帝很快下了口諭,沒有明說,但周妙書焉能不懂。

  擬了個武厲和武戾,二選一。

  皆惡諡。

  朝堂大事,旦夕變幻,隱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跡象,不少人悄然知悉,清河崔氏在朝入仕之人,開始推動太子趙愭和儲妃崔鶯鶯婚事。

  一旦成婚,崔氏變成外戚。

  而且,成婚之後的太子趙愭,便有足夠的資曆參政。

  人人皆自危。

  因為大家都知道女帝正當壯年,很可能不會容忍如此早便被太子參政、分政,到時候隻怕又是一場腥風皿雨。

  話說回來,臨安朝野很多人,都不確定女帝的真實年齡,隻能根據往事推測,女帝陛下應該比蘇王妃大那麼幾歲。

  宗正寺知道,但不敢說。

  況且自女帝入宮後,容顔就不曾變過,所以讓如今的女帝分政趙愭,簡直虎口拔牙。

  風雲起臨安。

  夕照山下恢複安靜。

  李汝魚精神很好,無他,中午嬸兒謝純甄送來了一封“家書”。

  小小寫給謝純甄的家書,夾帶了一封給自己。

  信上說,她和夫子從青州出發,一路遊學南下,若途中無事耽擱,大抵會在明年三四月抵達臨安,又說夫子多了個小媳婦,是關中李家的才女李婉約,還說,有個背負黑白雙劍的女俠看了夫子的大河之劍後,感觸很深,去了江湖闖蕩。

  又語氣很酸的說魚哥兒啊,你那個貼身丫鬟得知嶽王爺死後很憂傷,然後不辭而別,也不知道去了何處。

  再語氣更酸的說你那個紅衣宋詞啊,被毀容啦,臉上留下了一條針線大小的紅痕,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消失。看在她是為了保護婉約的情況下才受傷,我就原諒她啦,不過她情緒也不好,跟著公孫止水去了江湖,估計她是沒臉見你啦。

  小小最後那一句,很雀躍的語氣。

  李汝魚不禁莞爾。

  也有些擔心,希望紅衣宋詞沒事罷。

  老鐵也走了。

  這個既是酒鬼又是煙鬼的糟老頭子,曾經親眼目睹嶽平川和王妃的邂逅,又看見這兩人最後的淒然,大徹大悟,那一夜大醉歸來後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抽了一夜的煙。

  第二日便說要去找孩兒他娘,然而便瀟灑的離開了臨安。

  當年他親手殺了兒子,妻子離家出走,如今不知在何處。

  李汝魚希望老鐵能找到。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不遠處的精舍已是一片廢墟,那個青衣姑娘和黑衣文人再也沒有出現過,李汝魚不知道他們是誰,也從沒問過紅衣宋詞。

  想來應是趙長衣的謀臣幕僚。

  李汝魚不關心這一點,有垂拱殿那婦人呢,她會掌控不了趙長衣?

  夕照山下的小院子是租的。

  倒塌了一間廂房,李汝魚便花錢買來青磚紅瓦,又買來屋梁木材,找了幾個泥瓦工人,不亦樂乎的投入其中。

  少年現在更不差錢。

  不說嬸兒留給自己的錢,那日殺了趙驪後,已從北鎮撫司總旗升為百戶,薪俸雖然不高,但自己基本上沒有花錢的地方。

  況且謝韻來了一次,求一幅文墨。

  李汝魚看在謝琅的麵子上,於是給這位參知政事寫了幅帖。

  最後沒能拗過他,收下了五千兩會子。

  李汝魚不是錢迷,但倏然間就快要腰纏萬貫了,還是覺得很雀躍,暗暗想著等哪天找到房東,把這個小院子買下來,再擴建一下。

  少年覺得很快活。

  因為小小將歸來,更因為一次柳隱來做客時候,似乎是授了婦人的意,有意無意間說起,等你和謝家晚溪都成年了,便給你們賜婚。

  少年覺得沒有比這更快意的事情了。

  哪怕是西城門前一劍破樓時的無敵心境,也遠遠不及。

  很期待那一天。

  而那一次和柳隱交談,李汝魚才知道一個事情:女帝先前根本不知曉黑衣文人的存在,事後著人追查,也不知道是趙長衣阻擋還是其他原因,黑衣文人就好像人間蒸發了一般。

  聽柳隱的意思,似乎有青龍會的手筆。

  又透露出,南鎮撫司已經查證,青龍會的大龍頭是一個使黑白雙劍的女子,應是出身青城,可惜目前蜀中被西軍控製,無法去一探究竟。

  李汝魚對青龍會不甚上心。

  卻欣喜的從柳隱口中揣摩出來,女帝似乎對趙長衣有些不滿意,讓他到廣西就藩,也有試探之意,不過是縱虎歸山的兵行險著。

  對趙長衣,李汝魚一直沒有好感。

  但有人對李汝魚更沒好感。

  終究還是要出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