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宋暖拿著魷魚開始燒烤,簫季雲等人在旁邊學的很認真。
看著她把魷魚烤的香噴噴的,才給他們一人拿了一串,“嘗嘗味道怎麼樣?”
清風咬了一口,麻麻辣辣的味道讓她的味蕾有了新的挑戰,她吃的不停斯哈,卻還是說道:“小姐,這個魷魚真的是太好吃了,我感覺我可以吃好多。”
“不著急,生蠔還沒有烤呢!”
燒烤的生蠔和蒸出來的味道還是有區別的,宋暖剛想要去烤,簫季雲就攔住了她,“我來吧!”
“我先教你們,等你們學會了我就不烤了。”
宋暖把青龍蝦和生蠔都烤了一遍,生蠔是直接把料倒在上麵烤,青龍蝦則是要刷一次小料。
等到上麵滋滋作響,烤的香味香飄四溢,宋暖才說道:“可以了,嘗嘗味道怎麼樣?”
拿著烤生蠔吹了吹,魏玉迫不及待的就吃了進去。
零下十幾度的氣溫,剛剛烤好的生蠔放一小會就不燙了,大家一邊被辣的斯哈斯哈,一邊吃的正歡。
就連簫母她們都吃了不少。
等燒烤時,他們又開始涮火鍋,喝海鮮粥。
等到第五天上午,外麵傳來了一陣的聲響,是大壯的聲音。
他領著前幾日賣海貨的老闆過來,後麵還跟著三輛驢車,被麻布遮掩住,看不清楚裡麵是什麼。
看到宋暖,老闆馬上笑著上前,“小娘子,你們要的貨我拉來了,不過這次拉的有點多,你看看想要多少,剩下的我再拿去市場賣。”
“有多少貨?”宋暖問。
“生蠔四千多斤,螃蟹三百斤,皮皮蝦四百多斤,青龍蝦三百多斤,魷魚兩百多斤,鮑魚一百多斤,海魚五百多斤,上次給你們看的大螃蟹也有四隻,不過不賣,我特意抓來送你的。”
見數量也不是太多,宋暖點頭,“那就全部要了,不過後麵我不需要了。”
大壯見宋暖買了那麼多海貨,奇怪的問道:“嫂子,你買那麼多海貨做什麼?”
“吃啊。”
宋暖說完,大壯欲言又止的看著她,“我們這離著海邊也不算太遠,趕馬車過去三個時辰就到了,完全可以自己去趕海。”
“太冷了,我們趕海也沒什麼經驗,這個海貨還不錯,你要買些嗎?”
“我不要。”
大壯搖頭,說了家裡有事就回去了。
有那銀錢買肉買粗糧多好,說是海鮮,實際上沒有多少肉,而且生蠔這種全都是賣殼的,肉根本就沒多少,而且還海腥味極重,隻有住在海邊的人和一些舍得放料的人才舍得吃。
算完賬,加起來差七百八十文就十九兩銀子,宋暖直接給的十九兩,因為老闆很大方,還送了十幾斤幹貨海帶,十幾斤幹刺參(海參)和半袋幹貨鰻魚。
拿著銀錢,老闆眼眶紅紅的,“他們都不相信我可以把貨賣出去,其實我也是在賭,家裡老娘生病了,需要銀錢抓藥,小娘子,這位郎君,真的很謝謝你們!”
看著老闆和他後麵的兩個小夥子凍的臉都紅了,宋暖在心底裡忍不住的歎了一口氣。
簫母將剛剛煮好的紅糖薑茶端了出來,遞給了他們。
“這是薑茶,可以驅寒的,趕緊喝點吧!”
“這哪裡使得,大妹子你太客氣了。”
老闆連連擺手,凍的通紅的雙手往後麵放。
簫季雲拿過簫母手裡的薑茶遞給了他,“喝點吧,不然回去該受涼了。”
魏玉和葉影也把另外兩碗端給老闆身後的兩個小夥子。
兩個小夥子喝完薑茶,說了聲謝謝,就抿著唇站在老闆身後。
老闆這才解釋了下,“這是我的兩個兒子,鄙人姓趙,大家都叫我趙老二,這是我的大兒子趙忠和小兒子趙義。”
“趙大叔,今年天氣太冷我們可能不會再要海貨了,不如你留個地址,改日若是我們想要買了,可以直接去找您。”
“我就是隔壁南陽縣下麵的漁女村,我家就住在漁女村的西南方,你們若是找不到也可以問。”
“我夫家姓簫,這是我相公和婆母……”
宋暖介紹了一番,才開口道:“時辰不早了,趙大叔和兩個兄弟進來用個午膳再回去吧!”
趙老二連忙擺手:“時辰不早了,我們該回去了。”
“三位就留下來把衣服烤幹,用個午膳再回去吧!”
簫季雲說著,趙老二見兩個兒子冷的瑟瑟發抖,也沒有再客氣,跟著他們進了一樓的客廳。
魏玉和葉影把炭火燒得旺,趙家父子進了屋,也隻是敢坐在椅子上,眼睛都不敢亂飄。
當然也是因為如此,宋暖才會把他們留下。
主要還是她想要和趙老二熟悉一下,若是明年宋家不搬回雁城,她便打算在縣裡開家店試試水。
她手裡的銀錢不少,但錢這t種東西越用越少,她想要學學在古代開些那些人沒有的店,看能不能吸引客源。
簫季雲他們在客廳裡和趙家父子說話,清風明月則是在做午膳。
宋暖拿著生蠔在外麵想要撬開,趙忠看到了,從裡麵走了出來,拿著生蠔給她示範了起來,還教她怎麼分辨好的生蠔和壞的。
當然,這也是宋暖的計策。
她知道住在海邊的人,對於這些海貨處理的方法是有竅門的,果然,留趙家父子在這用午膳,趙忠把該教的都教了。
魏玉和葉影他們也是第一時間過來聽,大家在趙忠的教學下,很快開了很多生蠔。
午膳煮的是魚頭豆腐湯,紅燒土豆牛腩,東坡肉,臘肉拚盤,紅燒牛排,青菜,都是大盆裝的。
趙家父子沒有因為葷菜多就埋頭苦吃,相反的,三父子吃點東西很有禮貌,都是多吃飯少吃菜,讓宋暖等人的好感度也拉滿了。
臨走的時候,宋暖給他們回了一塊十斤的野豬肉,自己手工做的牛肉幹和五斤紅糖。
簫母看著滿地的海鮮,對著宋暖問道:“暖暖,那麼多的海鮮我們要怎麼做。”
“該烘幹的烘幹,該炸的炸,把這些海貨都儲存起來,我們就不需要再出去買年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