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2 【498】想歪了

  賴輝醫生重申謝醫生說的這種治法他們方澤沒試過,于是現場請教同行心皿管科林醫生申醫生:“你們醫院做過類似病例嗎?”

  林晨容醫生隻得跟着看向申友煥醫生,誰都知道國協心皿管内科介入術比不上國陟的。

  申友煥醫生當即抛一個斜目給這兩人:你們問的不是廢話嗎?想想國陟是專科醫院,沒有腦科的,哪有可能在國陟進行什麼心腦同治。

  至于謝師妹說出這建議要先想到她在國内醫學界首都醫學圈裡首提倡的多學科診療中心概念,并且新區在國協已經試運行。

  她是多學科診療中心的領導,提出這樣聯合科室學術建議太正常了。

  這樣說來,不是國協的小地方怎能做這樣聯合兩科室的介入手術是不是?

  衆目望過去謝醫生,謝醫生莫非沒考慮過基層醫院的現狀?明明之前謝醫生說的話很懂向副院長他們的。

  對此謝婉瑩醫生很有把握,一言指出:“向副院長他們成立的是介入科。”

  再次要誇誇向副院長他們因地制宜,做的很好,能想到從比較容易上手能解決病人問題的新技術下手,因此集中醫院内部稀罕的技術骨幹成立介入科。

  向副院長表明的這個目标,在重生的謝婉瑩醫生看來是切實可行的。

  很多基層醫院後來證實成立介入科或介入中心,比起實力雄厚的大醫院成立大專科中心容易多了,反正他們不貪心隻想解決常見病。

  常見病特征在于診療過程有着大量的臨床病例和臨床醫生進行學術積累,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診療規範和操作流程。這樣的話,基層醫院從上級醫院繼承技術變成有路可循,完全可以做到标準技術向基層醫院複制推廣,技術隔閡低,成效卓著。

  隻有常見病中常規診療手段解決不了的疑難病例需向上級醫院轉運,而不是大病病患。

  等同于說介入科與國協多學科診療中心新區看似有相似之處,實則完全不一樣。

  小地方介入科是利用僅有的人才多用,不是國協的專家大佬集合攻關疑難症。

  申師兄你想歪了。

  申友煥醫生的臉有些紅。

  顯然,他之前跟着張大佬去人家新區踢館居然沒深刻意識到新區的學術含義,慚愧慚愧~

  這邊聽完謝醫生話的向副院長再來一次激動難忍,喊着:“謝醫生你們太懂太懂我們的需求。”

  賴輝醫生隻記得自己要上手術台親自操手的,要解決實際問題,急着再問謝醫生:“你說哪個介入手術先做?”

  “不該是檢查,發現問題再來排先後順序嗎?”謝婉瑩醫生不用任何猶豫和思索回答對方的糾結。

  旁人從謝醫生果斷的語氣裡能讀出來,謝醫生隻差反問對方一句:你是外科醫生嗎?

  臨床醫生處理任何臨床問題從來是哪兒緊要哪兒先解決,UU看書ww或是在差不多情況下先下手容易解決的點或先下手解決難的點,反正要看手術醫生自己怎麼做順手怎麼來,一切遵循腳踏實地的實踐思路。

  外科醫生手拿手術刀,在這方面更該顯出兇有成竹。

  賴輝醫生的臉跟着申醫生有點紅。

  相比之下,嶽文同醫生不學賴醫生焦躁而是沉默是金,隻因早有教訓。

  謝同學總是如一面鏡子提醒他,以前他在謝同學面前吃癟,追究起來無非是當醫生喜歡自尋煩惱導緻失去勇氣。

  賴輝醫生犯的錯正是這個點,一個臨床醫生們常會犯的認知錯。

  現在他嶽班長是淡定多了,不管謝同學會抛來何等挑戰照接便是。

  “别擔心。”崔領隊出來總結說,“所有人在這裡,都能幫上忙的。”

  大家是一個團隊,齊心協力協同合作,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