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幼窈轉頭就去了香房。
昨兒用了晚膳,她又花了兩個多時辰,這才将木犀香珠打磨完了。
五十多顆香珠,讓虞幼窈做成了壽紋和福紋兩種。
壽紋的有龍眼大小,她隻做了十顆,是要送給祖母串在佛珠上的流蘇結,祖母撚動佛珠時,滿手沾香。
福紋的做了四十顆,隻有花生米大小。
虞幼窈取了一股紅繩,将其中二十八顆木犀香珠穿到紅繩上,每四顆木犀香珠中間,穿一顆淡黃至綠色的藍田玉珠,玉珠比香珠要稍大一些。
許嬷嬷笑道:“藍田玉有調節陰陽氣皿、袪病、益神之功效,又稱保壽延安玉,有神性、靈性、人性之三性,暗合道家天、地、人三才,木犀香珠以花木制,木主生機,二者相輔相成,暗合天道自然之意,以珠香養玉,以玉養珠性,戴個一年半載,珠能養出玉性,質地堅密溫澤,玉浸染了珠香,美玉生香,是難得的雅緻,卻是相得益彰。”
虞幼窈瞪大了眼兒:“嬷嬷,你竟然也通道典?”
許嬷嬷笑了:“今上沉迷道術,我會這些也不奇怪,等你們再大幾年,葉女先生會教《易經》,這是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雖是道典,卻倍受儒家追捧,乃儒、道并學,寶甯寺的慧能大師,早年受《易經》影響頗深,曾以《易經》印證佛法,稱其為天人合一,對《易經》極為推崇,因此除了《四書》之外,《易經》也是科舉必考。”
虞幼窈将最後一顆藍田玉珠穿好,就把兩端的繩結編織了一個活結系好,一串木犀香珠串就做好了。
二十八顆木犀香珠,八顆藍田玉珠,三十六顆珠,另繩結處的兩根蘇流上,各墜了一顆藍田玉珠,一顆木犀香珠。
加起來一共用了二十九香珠,九顆藍田玉珠。
八為陰之極數,九乃陽之極數,無論是取八,還是用九,都是極好呢。
“這是要送給表少爺!”許嬷嬷一瞧就笑了。
這丫頭心裡想着表哥,不管做了什麼好東西都少不了表哥的,表兄妹倆關系好得世上也找不出第二個。
虞幼窈吐了吐舌:“昨兒表哥送了我一本《資治通鑒》呢。”
那本《資治通鑒》許嬷嬷也看了,比現在市面上的印版,更生動有趣一些,虞幼窈十分喜歡,昨兒下午一連看了一個時辰。
周表少爺為了這個表妹,也是用盡了心思,每日教導課業,指導練字,教授琴藝不說,為免她學東西吃力,竟還将表妹每日要學的《四書五經》注書了之後,送給了表妹。
虞幼窈學習進度能這麼快,他這個表哥首當其功。
虞幼窈笑彎了唇兒:“這叫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
你将木瓜投贈于我,我拿瓊琚作為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誼,永以為好。
許嬷嬷心裡生了些許異樣,又瞧了虞幼窈,她臉上帶了笑容,眼兒清透如水兒,明淨一片,又覺得自己想太多了。
《木瓜》這首詩,詠歎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禮尚往來的真情實意,不同的人吟來,也有不同的釋義。
虞幼窈又取了十二顆木犀珠,四顆藍田玉珠,并流蘇結上的各一顆,做了一串同款小些的香珠串。
她将小串的香珠戴在手腕上,感覺還是大了點,卻也不至于脫手,剛做好的香珠,顔色和外觀沒那麼精緻細潤,也不如想象之中驚豔。
但香珠入腕、堅重、質輕、不沉手,也不壓腕,更不會硌人,比首飾戴着輕省一些,隔了一層薄袖,還有暗香盈動,卻是幽雅得很呢。
“真好看。”虞幼窈笑彎了眉,又拿起另一條稍大的香珠串兒,在右手腕上纏了一圈,大了許多,就又纏了一圈,還是有大了一些。
也不知道表哥戴着會不會大?
虞幼窈想到了,之前說了要送給表哥的香包繡了幾天,也才繡了小半,還要好些天才能繡好。
不如先将木犀香珠送給表哥?!
這樣一想,虞幼窈就坐不住了,連忙喊了冬梅,尋了一個巴掌大的小盒子,小心翼翼地香珠放好,轉頭說了一句:“我去青蕖院找表哥。”
周令懷在書房裡作畫,還是昨兒那幅《菩薩蠻》。
雪白的宣紙,鋪滿了整張書案,寬大的幅面上,菩提大樹老樹虬枝,盤根錯節,碧樹擎天,綠蓋如雲,大到老枝上虬結的紋路、根系,小到每一片菩提葉上的脈絡、光影,纖毫畢現,卻是妙入毫巅。
乍然一瞧,卻是疏密有緻,氣勢渾厚之莊嚴。
菩提樹下!
小姑娘微仰着一截兒秀玉頸項,輕擡了鵝蛋秀潤的下颌,瓊鼻玉柱,玉顔露了半張,卻是皓月之天真,日輝之明焱,動人心魄。
她捧着許願錦帛,輕掂了足尖,纖細的身段微微向前,腰間的衣帶飄動,身姿婉然若千花樹,穆若清風徐,翩若仙娥影,似要乘風而去。
其清婉之靈動,淋漓盡緻。
菩提樹旁奇石堆累,疊障千奇。
整個畫面鮮雅明麗,便是樹下小小的一個人兒,也已經有了“人大于樹,人重于山”,第一眼看到樹、山、光、影,皆成了“人”之陪襯。
周令懷擅景觀,卻從未畫過這樣大的卷幅。
從昨兒,到今兒,從夜深,到天明,他執筆不停,落筆如雨落,卻是風趨雷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是以全神。
花費了一個日夜,已經初步完成。
之後畫面上的輪廓、光暗、質感,氣象、色彩等,都需要精心修飾、修整,所用到的技法,是一個更龐大精細的工程,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成,快一些的三五天,慢一些的三五月,三五年也有的。
周令懷遂停了筆,頓覺口幹舌躁,手臂酸麻不似自己的。
長安聽了動靜,連忙打内室裡頭端了茶過來。
周令懷一把就端過了茶杯,茶水正溫,适合入口,幾口喝下了肚,也覺得不痛快,便拎了茶壺,直接往嘴裡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