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為了利益,他可以犧牲任何人。
都說皇家無情,顧傾歌自來都覺得,這話太絕對了,畢竟,像夜錦枭這樣,像柴親王和夜相思那樣有情有義,有皿有肉的人也不少。
可皇上,卻剛剛好印證了這話存在的意義。
這話倒也沒錯。
至于算計,顧傾歌心裡,大約能猜到皇上的心思。
說了那麼多的寬容和放過,可皇上何曾是寬容的人?尤其是昭華公主今兒為了營救許少安,暗中聯絡了不少朝臣,這都是許少安的人脈,皇上說得好聽,叫許少安眼睛好使,有幾分底蘊,可說得難聽些,這就是結黨營私,黨同伐異。
這是皇上所不能容的。
就算沒有神獸問天,禍國當誅的事,單這一點,許少安也必死無疑。
他逃不掉的。
皇上之所以給了許少安一份名單,是在試探。
顧傾歌挑眉,看了看夜錦枭。
“昭華公主生産那一年,宮中應該還有皇子出生吧?
許少安說,他沒有調換孩子的理由,那話是無稽之談,可是皇上卻在猜測,許少安将自己的孩子,與他的皇子做了調換?昭華公主當年生的不是女兒,而是個兒子?
若是所料不錯,皇上給的,應該是幾個皇子的人脈,是那種地位不高,卻位置關鍵的人。
這是誘餌。
他要看看許少安會借機除掉誰?
之後再根據許少安的反應,去推斷哪一位皇子有問題?再根據這一點推斷,有的放矢地進行深入調查?
對嗎?”
顧傾歌想得通透,所有事情,她都已經想了七七八八。
夜錦枭的想法,和顧傾歌如出一轍。
“我也是這麼想的,而且,你說得很對,在昭華公主生産的那一年,那位的潛邸裡,一共出了七個孩子,四位皇子,三位公主。而趕巧,同月出生的男嬰,就有三位。”
“這麼多?”
“那一年宮中大選,秀女很多,父皇上了年歲,也不樂于此道,有許多秀女就送入了皇子潛邸。那位年齡剛好,又正想着積攢人脈,後院裡進的人自然多些。綿延子嗣,也是繼位的籌碼,他自然夠努力。”
夜錦枭說這事的時候,語氣不免戲谑。
他很明白,對于他們這樣的身份而言,聯姻代表着利益的捆綁,是一本萬利的。
可他終究是不屑于将江山權勢,寄托在床上那點事上的。
為了利益,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挺可悲的。
夜錦枭不喜,他也做不到。
夜錦枭的意思,顧傾歌明白,可她不明白的是,“可當年,那位還不是皇上,許少安怎麼就确定,他把孩子送過去,就能謀利,謀一份大業?”
“不用确定。”
漫不經心地把玩着手上的玉扳指,夜錦枭勾唇。
“你也聽到了,許少安尚公主,可并非自願,那是昭華公主要死要活,在父皇面前求的。若非如此,許少安可以入朝,而且保不齊會能有一番大作為。
許少安志可不在做個閑雲野鶴,他是有鴻鹄志的。
尤其是,你大約不了解當年的許家。
當初,許少安的曾祖父,也是朝中名流,于封地改制以及軍隊變法的事,都頗為熱衷,他很有才略,政見非比尋常,有為相之才。隻是,那時候大燕與周邊國交戰頻繁,絕非變法改制的好時候,他性子剛硬,過于執拗,得罪了不少人。
被彈劾、被陷害,一度流放。
最後,也連帶着整個許家,都跟着沒落了。
一直到我父皇掌控天下,四海升平,我父皇重提變法之事,許家才跟着被赦免,得了子嗣科考入朝的機會。
許少安就是這個時候脫穎而出的。
可以說,許少安肩負了許家興盛的希望,他的志願,大約不是讨好公主,而是立足朝堂,封侯拜相。
昭華公主斷了他的志,折了他的羽翼,他報複太正常了。
根本不用确定誰會是未來之主,他先把事情做了,就夠昭華公主痛苦一輩子的。
而所謂大業的籌謀......
我想,很可能是我們理解錯了。
就算宮裡那位沒成,許少安調換的孩子,也是名正言順的皇家人,也是有機會的,有就比沒有強,這一步總歸不虧的。而那位上位,一切也就變得更順理成章了。
這總歸都是個不虧的局。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