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大雍(32)
第818章大雍(32)
忘憂湖畔,盛軒帝被他們抄的頭疼。墨子昂見狀,臉一沉,聲音裡灌注內力冷冷的說道,「你們是要造反嗎?」
場面頓時安靜。每個人的耳朵都被震得嗡嗡響,墨子昂的俊臉冷若寒霜。
「不管你們是王孫貴族,還是功勛重臣,都是拿著我墨氏皇族的俸祿,為我墨氏皇族效忠。你們的忠心就是逼迫皇帝多找女人嗎?」
墨子昂很憤怒,「你們不去關注貪官污吏,不去關注山匪流民,不去關注天災瘟疫,不去關注外敵流寇,隻一門心思的想著讓皇帝找女人。若是這樣,朝廷還留著爾等何用?」
「一群不務正業的官員,不要也罷。留著隻會顛覆朝堂,禍害百姓。」
墨華瑩緩緩地走上前,和她大哥並肩站在一起。
「你們如今的高俸祿,是我母後為你們爭取的,你們所享受的太平盛世,是我母後陪著父皇南征北戰打來的。」
看到依瑤也要上前,墨子昂伸手扶了一把。
挺著大肚子的墨依瑤不客氣的說道,「你們真不要臉,享受著我母後帶來的財富,享受著她給予你們的和平生活,卻想讓你們的女兒搶她的男人,好大的臉啊!」
蘭太後擔心依瑤會動了胎氣,連忙和宣王妃一起將她扶著坐在身後的座位上。
宣王妃看著那些貴女,鄙夷的說道,「自皇後娘娘入主中宮,一直緻力於男女平等。希望大雍國的女子都能夠與男人一樣享受平等的待遇。為你們爭取一生一世一雙人,純潔又忠誠的感。可你們這些貴女呢?」
「他們根本沒有禮儀廉恥,自甘下賤,急著做妾。」
墨華瑩一點兒不給那些貴女留面子,鄙夷的說道,「就算是後宮裡的妃嬪,也是妾。妾是什麼?不過是個玩物罷了。」
那些被送進宮的貴女們,其中有許多不是自願的,現在聽到五公主的嘲諷,臉紅的無地自容,紛紛埋怨的看向各自的父親。
那些懷著妄想的,垂下頭,隻怕別人指指點點。
呂瑩華看著站在高處的太子和公主,不知道事情怎麼發展成這樣?完全脫離了她的預期。
墨華瑩看著那些貴女,「你們想給本公主當小娘,還得問問本公主樂意不樂意。」
沛郡王仗著身份說道,「五公主,這事不是你一個小輩能阻止的。」
「那我這個太上皇呢?」
「還有我這個皇太後。」
墨子昂也說道,「還有孤。作為一國儲君,還是即將大婚的儲君,孤的決定你們不聽嗎?不想為自己留條後路嗎?」
沛郡王等人不由得倒抽口氣,這話中有話,意思是太子大婚後就會繼位嗎?
那他們在這裡爭什麼?前腳送女兒進宮,後腳就成了太妃,永遠被困於如同冷宮的宮牆內嗎?
那真是成了笑話!
有人又將心思打到了墨子昂的身上,下一秒就聽太子說道:
「孤秉承父皇的傳承,母後的教導,力做潔身自好之人,一生隻會有太子妃一妻,絕不會納妃。諸位想阻止孤繼承大統嗎?」
這赤裸裸的宣言,既向羅雅茹表達了自己的真心,又打破了那些官員的妄想。
沛郡王覺得自己顏面掃地,失控的說出一句,「太子就確定一定能夠坐上那個位置嗎?」
「郡王這話我記著了,」墨依瑤蹭的站了起來,「太子哥哥有任何意外,都是你造成的,我會提醒父皇找你算賬。」
「你!我……」
沛郡王意識到自己被激的失了分寸。可是話已出口,他抹不開面子,也不知道如何轉圜,愣在了原地。
盛軒帝很生氣,該死的沛郡王,竟然敢詛咒自己的孫兒。
「沛郡王,朕看你真是糊塗了,此後就待在府上頤養天年吧。郡王的封號也不必傳承了。」
什麼?他熬了這麼多年,不但沒有給他晉封為王,還要剝奪他子孫的繼承權。
沛郡王直挺挺的向後倒去,戚國公眼疾手快地扶住他。
「太子殿下,幫忙傳個禦醫吧。」
畢竟是皇族長輩,墨子昂看向王太醫,示意他上前診脈。
沛郡王府的家眷回過神來,呼天搶地。
王太醫幾針下去,沛郡王悠悠轉醒。
王太醫說道,「太上皇,太子殿下,沛郡王已無大礙,但急火攻心,有腦卒的風險,需要長期靜養。」
「太子,命人取些藥材,讓你郡王爺帶回府去好好補一補。」
墨子昂連忙應是,盛軒帝對百官說道,「吾兒永興帝,接位已有二十年。兢兢業業,從不懈怠,在皇後芮氏的輔佐下,將朝政處理得井井有條,國泰民安。往後莫再提擴充後宮,納妃之事。」
「本宮看那些貴女們的規矩、禮儀學的不倫不類的,已無法改進。今晚收拾收拾,明日一早就出宮吧。」
蘭太後威嚴的說道,「往後安分守己,找個本分人家,門當戶對的嫁了吧。」
得嘞!他們大張旗鼓的折騰一番,到頭來,成了一場鬧劇。虧了銀子,丟了面子,還被皇帝和太子等皇家人記了黑賬。
是誰慫恿他們做這事來著?
有人看向被家眷圍在當中的沛郡王,有人看向樂善侯,還有人看向榮安侯。
戚國公將自己隱在人群後,慶幸自己沒有幫著說服別人相信這個虛無的大餅。
延福宮,墨雲策和芮錦希收到消息,有些愣怔。
芮錦希調侃道,「皇上,這事的發展不在你的預期啊!」
「我有什麼預期?這樣更好!提前把那些麻煩趕出去,省得沾惹腥臊。」
「你已經招惹上了,這事不會這樣完的。」
墨雲策自然明白,背後的人沒有達到目的,會另想辦法的。
「這一次沒讓那背後人得逞,會另想招數的,我們見招拆招便是。」
清秀園,壹號院。
呂瑩華拚命壓抑著自己的怒氣。
丫鬟嚇的躲在角落裡發抖,奶嬤低聲的安撫,「大小姐出了宮也好。在宮裡處處受限,不好行動。而且,老奴覺得,在宮外反而能偶爾見到皇帝,機會更多一些。」
呂瑩華早就想到了,她隻不過是氣惱謀劃就這麼輕易地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