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農家貴女

437.第437章 意外

農家貴女 風飛鳳 3642 2025-08-22 00:26

  

  第437章意外

  泰順帝第二天上朝,便宣布南海親王回到京城,繼續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的職務,他不用處理朝廷事務,卻可以監督內閣,有權否定內閣的決定,一下子把錢雋放到了內閣的對立面,王英誠當時就愣了,隨後,帶動群臣堅決反對皇上的決定,他拿祖宗制度說事,被泰順帝駁回了:「祖宗章法固然好,可那也是一百年前的東西,過了一百年,變化的太多了,不能隨機應變,一味泥古不化,那不是好子孫。之所以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因為後代子孫不知變通,才敗壞了祖宗家業。」

  這話說得狠,王英誠隻能跪下稱讚:「皇上英明。」腦子裡卻拚命思索,想辦法說服皇帝改變主意。

  泰順帝想了好久,反覆衡量,才想到這樣的辦法,如何肯改?於是君臣鬥法,你來我往,幾個回合,泰順帝和錢雋的聯盟無堅不摧,王英誠隻好捏著鼻子接受了現實。

  泰順帝鬆了口氣,便在下一天沒有上朝,讓太監傳他口諭,朝廷事務都交給內閣處理。

  時間過得很快,泰順帝從一個月有三五次不上朝,到後來一個月才上朝三五次,錢雋上書,說他一人監督不過來,建議組織一個「監察局」,把大理寺、禦史台都囊括進來,將這些部門的權利重新整合,提高他們的權利和職權範圍。

  監察局直接歸錢雋領導,錢雋的頭上,是皇帝,皇帝不管事,他便大權獨握,王英誠氣不順,三番五次給皇帝告黑狀。

  泰順帝的病,已經十分嚴重,多數時間,得卧床休息,他召見錢雋,把王英誠的彈劾奏摺拿出來。

  錢雋早就料到有這樣的事情,他兇有成竹,給皇帝建議說,再籌建一個士紳署,讓社會名流和宗室的人,監督監察局,士紳署不處理任何朝廷事務,隻針對社會現象,研究訂立新的規章制度,同時,也有權利監督懶惰不作為或者違法亂紀的官員,他們若是簽署聯名彈劾書,那這個官員便要立刻下台。

  文謹見丈夫把她給出的政局結構,改的面目全非,忍不住苦笑,但好歹有了雛形,士紳局就相當於議會或者下議院,好歹算是走出了選舉這一步,已經是難得的進步了,她該感到慶幸才是。

  錢雋回了京城,卻並沒有立刻讓文謹也回去,便是擔心茂城這邊出什麼岔子,劉群這幾年,心態有沒變?他若想把茂城的體制,改回以前的狀態,錢雋架空他的手段,是不是能完全奏效?如果不能,文謹就要代替丈夫,對他實施非常手段。

  錢雋這些年,無往而不利,一是他能力過人,臨危不懼,二一個,他總是未雨綢繆,把各種可能都考慮進去,最後才能一擊成功,但這一回,劉群的確讓他意外了。

  劉群以前在翰林院,後來做二皇子的侍講老師,都是個十分中規中矩沒有特色的人,之所以選他做侍講,是因為這人有才華,腹有詩書,而且口才好,還有重要一條,他平日裡不怎麼愛說話,口風緊,該不該保密的,說到他跟前,都不怕被傳揚開來。

  但劉群沒有任何心機深沉的跡象,錢雋才放心,誰知這一回,竟然看走眼,劉群是個非常忠誠泰順帝的臣子,到了茂城,他剛開始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管,誰都覺得他在混日子,轉眼就是三個月,劉群忽然發動,他先給皇上密折,說錢雋把茂城衙門弄得亂七八糟,衙門裡的官員,任人唯親,科班出身的幾乎都被排擠,而且行事縛手縛腳,而那些被他安插進來的人,卻反而十分風光,很得百姓擁護,在衙門裡呼風喚雨,無往不利。

  說到這裡,泰順帝比永昌帝的好就顯出來了,他信任劉群,便回復密折,讓他放手施為。劉群有了這樣的承諾,就像手裡舉了一把尚方寶劍,立刻便解散了工商局。

  工商局主席第二天便窩在家裡沒臉出門,衙門裡,這方面的事務立刻就由過去的人手接管了,也就是師爺和吏員們管理。

  錢雋設立這個部門已經有一年多了,茂城百姓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第一天,有個百姓投訴買了假貨,讓工商局的人去處理,劉群的手下派了一個小吏,可憐的小吏到了那裡,卻判斷不出到底是不是假貨,因為到底是榆木的,還是槐木的,他認不出來。

  這小吏丟了面子,把投訴的百姓罵了一頓,本想甩袖子離開,卻被投訴百姓的鄰居圍住了:「你是不是衙門的人?百姓報案你不處理,還在這裡罵人,些微小事?小事就可以糊弄過去?一看你就是贓官,我們要去士紳局投訴你,讓那邊聯名罷免你。」

  小吏氣得:「去,你們隻管去告,我是都督的師爺派來的,看你們誰能告倒我。」

  「師爺?師爺又不是官員,他充什麼大頭?你是誰?朝廷官員,怎麼聽外人瞎咧咧?沒能耐,還不快滾,讓能管事的人過來。」

  於是,圍觀的百姓讓出道路,讓那小吏走開,而那個投訴的百姓,再次找到衙門,劉群知道了,很生氣,讓衙役打了投訴百姓十闆子。

  那個百姓去了商會,商會會長下午拜訪了劉群,他是茂城有名的士紳,劉群不得不見。商會會長希望總督能妥善處理這件事,不然「販賣假貨的得不到懲處,市場豈不亂了套?茂城乃是巨榮第一貿易大城,每年的關稅占國庫一少半,若是番子發現上當了,不來做生意,貿易蕭條,國庫收不到銀子怎麼辦?」

  劉群一看竟然威脅自己,氣得拍案而起:「放肆!你是什麼東西,敢威脅於我?」

  商會會長狼狽地退了出來,感覺非常窩囊。

  接下來幾天,去商會投訴的案件越來越多,劉群氣得在衙門裡罵人:「都說南海親王聰明過人,治下嚴謹,他就是這樣管理政務的?讓一幫不安分的小民爬到官員的頭上,簡直無法無天,沒有體統。」

  於是,凡是去投訴的人,都被無情趕走,衙門那邊放出話來,所有這些芝麻粒兒的小事,不得打擾官員清凈。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那些小事沒了,打架鬥毆罵街的人多起來,終於有兩家因為小事吵架升級,最後失手把人打死了。

  死者是個五十來歲的男子,本來是有理的一方,被商家坑了,不服氣才吵起來,對方理屈詞窮惱羞成怒,才失手殺人。

  死者既沒錢也沒勢,若說他有什麼和人不一樣,那就是兄弟多,兒子也多,於是,這些家人便擡著他的屍體,鬧到了衙門,讓給主持公道。

  文謹趁機抓住此事,大肆宣揚,報紙的推波助瀾,讓人們懷念過去兩年的美好時光——百姓真的被當做人看,揚眉吐氣,現在再讓他們哈下腰去,就有些難了。

  於是,商會和工商局被從衙門趕出的人,都紛紛動作,茂城的商販,竟然在臘月初一到初三,忽然罷市。

  劉群讓衙役去抓罷市的商人,逼著他們恢復營業,於是,事情又回到五年前,錢雋來茂城的日子,而這一回,老百姓可比當年覺醒多了,他們知道聯合起來的力量,而且,也有人組織和鼓動他們,於是,這一回,雖然不至於貿然衝擊衙門,但除了罷市,還有遊行,最後,黑壓壓上萬的人,坐在衙門前面的廣場和大街上,他們沉默著,但卻在沉默中,宣示著不容忽視的力量。

  王英誠本來就看劉群不順眼,接到茂城的密折,立刻去見了泰順帝,泰順帝既心疼先生劉群受了委屈,又自責自己安排不當,讓一個學者去做地方官,處理那些不上檔的俗務,王英誠趁機建議調回劉群,派了自己一個心腹蘇安去了茂城。

  蘇安是個兩面派,他明著是王英誠的人,暗地裡卻誰也不想得罪,拿到這樣的好官職,他欣喜之餘,不忘如何守住勝利果實,他不敢公然拜訪錢雋,卻私下裡和南海親王府的一個管事接觸。

  那管事其實是侍衛陳凱,隻是掛個虛名為了應付外人。

  「蘇大人,這事很好辦,當年南海親王遇到的局面比你遇到的麻煩多了,他怎麼處理,你有樣學樣就行了。」

  「可我不知道親王如何處理的呀。」蘇安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但他還是怕出錯。

  「這樣吧,王爺走的時候,在茂城還留了人,打理那邊生意的,你不若去問問他。」

  「可我不認識啊。」

  「我給你寫封信,有我保薦,他肯定給面子,會給你詳細講述的。」

  「好,謝謝了。」兩人心照不宣,達成了協議。

  蘇安到了茂城,見到來寶兒,不由大為歡喜,因為,他倆是同年考上進士的。

  蘇安對來寶兒有種自然的依賴,而來寶兒也不負他的期望,很快就讓茂城恢復了寧靜。蘇安正式接替了劉群,成為茂城總督,不過,幾個月後,心裡就開始不樂意了,他發現,這個總督的權力,比別的地方小多了,而且,百姓見了他,也沒有那麼誠恐,雖然禮不可廢,可畢竟沒了驚懼,他感覺自己的威嚴小多了。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