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農家貴女

73.第73章 研討

農家貴女 風飛鳳 3688 2025-08-22 00:26

  

  第73章研討

  文瑾眨著大眼,一臉天真地道:「老爺,你可以帶著那些大戶去韋家灣呀,他們看到隻要幾年,就可以把荒灘變良田,說不定願意在河灘買地,荒地改造需要人力,失地的農人隻要有活幹,就會有飯吃……」

  柳全漢隻覺得全身皿液沸騰,他怎麼沒想到這個呢?

  文翰卻提出反對意見:「這樣不好吧?咱山陽這幾十萬畝土地,豈不成了幾個人的天下了?到時候百姓手裡寸土皆無,也不好。」

  文瑾歪頭想了想:「哥哥放心,河灘多大呀,那些大戶哪裡會買下這麼多?再說,那裡也不可能都變成良田,津河舊道裡面的水,也根本不夠澆灌。」

  「錢文瑾你還有什麼辦法?」柳全漢問。

  「還可以讓普通民眾去買地,或者不是購買,而是共同開發。比如吧,文翰哥在河灘有八十畝地,我出四十兩銀子,可以改造出來,那地最後,咱倆平分,一人一半兒,這樣,山前那邊,有些富裕人家,孩子多,家裡地少,這樣可以把部分子弟遷徙過去,緩解人口壓力,津河舊道那邊的改造也好動手了。」

  柳全漢點頭,這也是辦法,可還有不足之處啊。

  文翰也想到了,他對文瑾搖頭:「這個不好,村子裡若不能跟韋家灣一樣,有個領頭的,一盤散沙,根本沒法達到目的。」

  「哥哥,一盤散沙的村子,賣地的就多,抱團的村子,很快就會大變化,反正能安撫多少算多少,隻要不是全津河舊道的人春天裡都去逃荒要飯,山陽就不會亂,熬過幾年,改造好的土地產出增大,有了糧食,還發愁什麼?沒飯吃的,給別人幹活就成了,不像現在,家家沒糧,津河舊道的人,想尋個出力換飯的地方也沒有。」

  文翰連連點頭:「到那時候,老父台再派勞役,命人把沒人的荒灘種樹,山陽可就遍地綠蔭,不愁饑饉了。」

  這一場討論,可以說,建立了如何改造山陽段津河舊道的基本框架,柳全漢暗忖,自己隻需要和師爺好好規劃一番,把這些補充完整,就能夠實施了。

  津河舊道,不止山陽一縣,若是這邊做得好,別的地方卻亂起來……,到那時候,他柳全漢想不出名都不行,皇上肯定會知道他的。

  想到這裡,柳全漢隻覺得心潮澎湃!

  文瑾第二天回到家裡,開始盤算怎樣最大幅度的籌錢,她還想在河道邊上,弄個獼猴桃園呢。

  借給韋家灣的,一時還不了,若是津河舊道河岸真的開始動起來,她拿什麼弄到大片土地呢?那細沙地,若是有了肥力,就是最好的種獼猴桃的土壤。

  因為王舉人要去京城參加春闈,文翰沒地方讀書,柳全漢不知怎麼知道了,送來一封薦書。他朋友的親戚,在和平陵府相鄰的懷津府入雲書院教書。

  如雲書院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梁中省名氣很大,曾出了一個狀元,還有八個進士,二十二個舉人。

  從山窩到入雲書院,大概有四百裡,往東南走一百裡,到新津河河道,可以乘船,二百多裡水路,下來隻需要走十幾裡就到了,交通還行。

  韋氏捨不得,可她還是理智的,知道兒子隻有去好的書院讀書,才能有出息,隻好忍著不舍,為兒子收拾行李,讓男人和弟弟,把文翰送去。

  到了走的那一天,韋氏大概抹了半夜的眼淚,兩個眼睛都腫了,文翰心裡也很難過,輕輕拉了拉母親的衣袖:「娘,你在家要保重身體,晚上燈光暗,就不要做活兒,家裡現在什麼都不缺。」

  「嗯,知道了。」

  「要是出了大事,你別太著急了,得派人找舅舅,不要像上回一樣,舅舅第二天才知道信兒。他是有本事的,你清楚。」

  「娘知道了,娘當時急得暈頭,沒主意。」

  文翰最後,很鄭重地道:「有什麼事兒,多聽聽文瑾的意見,不要因為她小,就不當回事兒。」

  「嗯!」韋氏強忍著才沒有流下眼淚,送走了兒子,過了兩天,才意識到兒子把自己弟弟和小侄子等同看待呢:「文瑾才多大呀,這哥哥當的。」說完,想到自己弟弟雖然比文瑾成熟,外面有人脈,可真的動心思的事兒,還真未必能夠勝得過,愣了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

  大山這幾天,來了好幾趟山窩,先是聽說錢先誠被抓,過來查看消息,後來是對受驚歸來的錢先誠表達問候之意,接著,便是帶兄弟幫忙收割水稻。

  他家的稻田,要比錢家的晚成熟幾天,剛好還有時間。

  韋成嵐也來幫忙,隻有二十幾畝地,一下子有六七個棒勞力,沒幾天就收完了。

  大山還要幫著脫粒,文瑾勸住了:「大山伯,你幫我已經夠多了,我這邊現在人手也不少了。」

  「那好!」大山也是豁達的性子,點點頭,「明天我就不來了。哦,對了,你那回採的分枝蘑菇,根是個什麼中藥呢,大城藥店都收的,可惜咱這沒人要。」

  「哦,我知道了。」

  告別大山,文瑾又一次面臨那個老問題:該建立一個新的商業渠道了,可她從哪裡下手呢?

  見文瑾連著兩天都悶悶的不說話,韋成嵐忍不住了:「想什麼呢?」

  「舅舅,韋家灣的事情,已經捋順了,村裡能不能找到合適的人手接替你,咱們一起到府裡或者省裡走一遭?咱這裡滿山的藥材,一是我們不識貨,二是,沒人收購,每年就那麼在地裡爛掉,多可惜呀,那可都是錢呢。」

  韋成嵐一聽就來了精神,他是個有能力的人,一個小小的韋家灣,怎能滿足他?

  「文瑾,這有何難?我有個朋友就在咱平陵府城裡最大的藥房分店當二掌櫃,讓他派個人,帶著咱們到山上認葯,再教咱們加工,最後賣給他們就行。」

  「他們願意嗎?」

  「願意得很,朋友說了好幾回,讓我學認葯,幫他們采呢,反正他們倒手賣出,掙得更多。」

  「對哦,呵呵,這可太好了。」

  文瑾笑了一下,鼓動韋成嵐:「舅舅,不如我們建一個貿易公司吧?」

  韋成嵐沒聽懂:「什麼?」

  知道自己說錯話,文瑾趕緊改口:「我的意思,咱們不能總靠王繼善,還是自己建起一道貨物流通線,不僅少了一層盤剝,還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商品。」

  「這個當然好了。」

  「那我們就從做藥品開始,咱家在山窩建起一個藥材收購站吧,雖然山窩村比較偏,可它離山近,又有一條大路,附近的人都喜歡走這裡。」

  韋成嵐臉上有些猶豫:「好是好,可離林津鎮這麼近……」

  文瑾一愣,隨即便明白他的意思,王繼善為人不錯,幫了自己和韋成嵐很多的忙,忽然這麼明打明的和人家擺擂台競爭,韋成嵐良心過不去。

  「給王繼善那邊說,是你朋友委託的,不是和他奪生意,還有,他主打的可不是收購藥材,僅限於天麻、杜仲,量也不大,其他都不收,咱們對他沒什麼影響。」

  韋成嵐聽著聽著,臉上浮出笑容來:「給他說,我們依然不收天麻和杜仲,採藥的人多了,他還跟著受益呢,應該不會對咱有意見。」

  放下心事,他立刻就行動起來,給韋氏打了聲招呼,就回了韋家灣。過了七八天再來時,帶了個葯農楊遷——黑黑瘦瘦,但卻十分精幹的中年人。

  文瑾把大山和明山也叫上了,跟著楊遷上了山。

  在楊遷眼裡,莫淩山遍地是寶,他一路走一路指點,有時甚至直接採挖:「這個叫長春七,藥材是根,能鎮痛、鎮靜,治風寒發熱、關節炎等,用量挺大的,價格也不錯。」

  韋成嵐按照楊遷的指點,小心挖出根來,文瑾早就用毛筆在布條上寫下名字,綁在上面,放進背簍裡。

  楊遷繼續往前走,碰上了便詳細介紹:「這是蒼朮……,這是葛根……」不光是教著如何辨認、採挖,還給他們說,「藥材也不是什麼季節都能挖的,像這個,丹參,你們記著,等冬天葉子枯萎,或是來年春天快發芽時採挖。」

  「哦!」眾人齊聲答應。

  楊遷一共住了三天,教文瑾辨認了二十多種藥材,並且留下標本和加工方法,最後拿了五兩銀子的工錢,韋成嵐送他回了府城。

  錢家池塘往南,溪水在這略略向西打了個彎兒,形成好大一片石頭灘,有一個足球場大,文瑾以前想把那兒也進行改造,可惜她用鐵鎬刨了刨,一尺深還見不到土壤的影子,最後隻好放棄了,現在,她又有了新打算。

  「二伯,把村西頭溪邊那片荒灘買下來吧?」

  錢先誠嚇了一跳:「要那個做什麼?」

  「我想建立一個藥材收購站,咱這山上,藥材很多,百姓卻守著金碗要飯吃,好多人不認識藥材,王善人也隻收購天麻、杜仲等,多浪費呀,不如咱來收購吧!」

  「咱收?賣給誰去?」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