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

第六百七十五章 誰還敢說老百姓窮

  

  中國的老百姓窮嗎?

  現在確實還有很多地方沒能解決溫飽問題。

  別說電冰箱這樣的大件兒,平時家裡添置個針頭線腦都要琢磨琢磨。

  但是像海城這樣的大城市,基本上家家戶戶手頭都不缺積蓄。

  中國人愛攢錢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

  手裡有錢都花不出去,隻要是市面上有的,都需要相應的票據。

  尤其是家裡添置個大件兒,攢工業券就要攢上一年半載的。

  於是,手裡的錢越攢越多,可花錢的地方卻沒多少。

  再加上前些年一直在宣傳,越窮越光榮,手裡有錢都不敢往外露,家裡吃頓肉都要偷偷摸摸的。

  如今政策不一樣了,手裡的錢也漸漸有了用武之地。

  動畫廣告播放的同時,《海城日報》上也開始了宣傳造勢,老百姓們驚喜的發展,報紙上特別註明了,購買電冰箱不需要專用票據,甚至連工業券都不用。

  這也是市委和商貿局特批的,當時也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認為這是在擾亂市場秩序,提出這個的人正是剛剛把名字改成張衛平的張衛青同志。

  隻不過他的意見,被杜樹平自動忽略了。

  一個來海城養老,等著退休的三類幹部,上面下力氣清理的時候,沒把他給清理掉就不錯了,這樣還不老實,整天上躥下跳的,誰看了不心煩。

  9月20日,4200台海城海爾電冰箱,經由海城物資局輸送到了市裡的四家百貨商店。

  已經通過《海城日報》得知了消息的人們早早的就來等著了。

  「同志,真不要票啊?也不要工業券?」

  「我是第一個,開票,我要一台。」

  「同志,這電冰箱要是出問題,管修理嗎?」

  睡蓮電風扇一直到現在依然執行著一個月免費退貨,一年內保修的制度。

  「一個月內,質量出現問題包退,一年內保修。」

  海爾電冰箱上市之前,每一個百貨商店的電器櫃檯售貨員,全都經過了培訓。

  接待每一名顧客,必須做到熱情、耐心、周到。

  櫃檯上面就放著意見簿,誰被顧客投訴,當月的獎金全免。

  儘管再怎麼不耐煩,這些售貨員也隻能強打起精神應付著。

  不光是為了獎金,電冰箱廠承諾了,隻要沒有被投訴,每一名售貨員都能通過內部價購買一台電冰箱。

  剩下的錢都夠她們一個半月的工資了。

  可以說,李天明為了電冰箱的銷量,已經把能想到的全都想到了。

  「我要一台!」

  「我也要一台!」

  電器專櫃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一幕,被前來視察的馬援朝看見,不由得暗暗心驚。

  國內的老百姓真的都這麼有錢了嗎?

  925塊錢一台的電冰箱,居然都能吸引這麼多顧客。

  「馬局,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說了,不要小看人民群眾的購買力,以前是有錢沒處花。」

  買啥都要專用票據,買包火柴都要票,可每個月能拿到的票據就那麼一點點,老百姓不把錢存起來,也沒地方用。

  歸根結底,還是國內的生產能力無法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照這樣下去,你們那4200台電冰箱,單在海城,差不多就能給消化掉!」

  要是這樣的話……

  「天明,你和我說實話,廠裡現在最大的產能,能達到多少?」

  「4000台,這大概是極限了,不過電冰箱不是消耗品,產能維持那麼高,沒有太大的必要,關鍵還是要開拓外地市場。」

  「而且,人們的購買慾望不可能永遠這麼高,等過段時間,您再想看到這場面,可就難了!」

  馬援朝聽了,也意識到是自己太想當然了。

  電冰箱畢竟是大件兒,整個海城有能力購買的人還是隻佔了很少的一部分。

  至於李天明說的要開拓外地市場,這就要看商貿局盧源的能耐了。

  計劃經濟朝著市場經濟轉型的當下,各地都明裡暗裡的存在著地方保護政策。

  畢竟,要發展當地經濟,首先要保住當地的企業,企業都經營不下去了,老百姓沒了工作,沒了收入,還談什麼經濟發展。

  海爾電冰箱想要打入外地市場,這事恐怕不容易。

  睡蓮電風扇當初是佔了先機,各地沒有電風扇的生產廠,才趁機佔領了不少城市的市場。

  最近這兩年,睡蓮電風扇在海城以外的銷售量明顯下降了不少。

  各地都在忙著搞建設,甭管技術達不達得到,各種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了起來。

  以前有國家調控,各地根據自身的特點,在產業發展上面,還能形成互補,現在一下子放開了,沒有了限制,都在急著發展自身的工業。

  要不是還有海外市場托著,大柳鎮剛擴建的車間怕是都啟動不起來。

  「這事你和盧局商量過嗎?」

  「商量什麼?」

  馬援朝見李天明裝糊塗,急道:「海城的市場能有多大?一旦飽和,往後電冰箱廠怎麼辦?」

  「馬局,咱們不用急,市場是會優勝劣汰的,一些高耗能,低產出的工廠,遲早會被市場淘汰,咱們隻要做好品質,老百姓自然知道該怎麼選。」

  上一世改開初期,就曾經歷過這樣一場工業大發展,但是在最初的狂熱之後,大量的工廠因為經營不善倒閉,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也是國家工業崛起前必須要經歷的陣痛期。

  隻有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才能笑到最後。

  「所以你一直在強調品質?」

  「沒錯,品牌、質量,這才是企業生存的關鍵,現在可不是大躍進那時候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發展工業靠的是技術,還有對市場走向的把握。」

  看著李天明信心滿滿的樣子,馬援朝也放心了,他知道,李天明從來不會打無把握之戰。

  「馬局,看!」

  李天明朝著電器專櫃示意了一下。

  馬援朝也看了過去,豎在電器專櫃前的大牌子,上面原本寫的「100」,此刻已經變成了「42」,隻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就賣出去了58台。

  群眾的購買能力還真的是……

  夠嚇人的啊!

  不需要專用票據,也不用工業券,有錢就能往家裡擡一個大件兒,機會這麼難得,但凡家裡有些積蓄的都不想錯過。

  就在這時,姜紅英也帶著助手到了。

  「請問,您是來買冰箱的嗎?」

  正在排隊的一個中年人見有人靠近,先是一愣,看到姜紅英脖子上掛的工作證,這才反應過來,對方是記者。

  「是啊!這冰箱不用票,有錢就能買,正好手裡有點兒富裕錢,也給家裡改善一下!」

  「購買電冰箱,會不會對您家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狀況造成壓力?」

  「不會,不會,我和我愛人是雙職工,一台電冰箱900多塊錢,我們家的積蓄完全可以負擔得起!」

  「您覺得電冰箱算是生活必需品嗎?」

  「這個不好說,但現在政策好了,大家的日子也變好了,生活質量也要適當地提高一下!」

  得到了想要的點,姜紅英接著又去找了下一個採訪對象。

  在連著採訪了幾位顧客之後,姜紅英走到了李天明的面前。

  「李天明同志,能採訪你幾個問題嗎?」

  咔!

  跟在姜紅英身後的助手,按動快門,拍下了一張照片。

  「可以!」

  要是放在幾年前,李天明躲都來不及,姜紅英這個挖坑小能手總會在他不經意間,將他推進坑裡,再填點兒土。

  但今天不一樣,這也是李天明安排好的。

  「請問電冰箱標價925元,事先考慮過群眾的消費能力嗎?」

  呃……

  老薑,這個問題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