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

第六十一章 給這筆錢找個去處

  

  這年頭還會有人嫌錢多?

  事實上,正是因為處在這個年頭,才會有人嫌錢多!

  越窮越光榮,這句話經過不斷的曲解宣傳,已經變成了一句時常被拿出來大講特講的口號。

  李家檯子賬上躺著的那幾萬塊錢,深思的話,還真有可能成為禍根。

  「你看看吧!」

  看不看的,李天明也知道大概的數字,畢竟每次送魚,結賬的都是他。

  丁滿意那次來的時候,賬上還隻有兩萬多。

  現在呢?

  後面又陸陸續續的送了13次,最後一次還漲了價。

  現如今李家檯子的村賬上,單單是賣魚的這筆收入,就已經多達多塊錢了。

  縣革委主任眼紅,也就不奇怪了。

  「叔,村裡是怎麼定的?」

  李學慶嘆了口氣:「支委會開了好幾次會,大部分人建議分紅的時候,把這筆錢一起分下去,按戶分。」

  李家檯子現有324戶人家,按戶分的話,每一戶都能拿差不多180塊錢。

  這可比村裡的分紅還要多。

  「也有人說,這筆錢暫時不能動,縣裡指不定啥時候又惦記上這筆錢,要是分下去,可就收不回來了!」

  有這份擔心也很正常,李學慶能對著縣革委主任拍桌子,可不是人人都敢這麼幹。

  在一些村民心裡,縣革委主任,那就是以前的縣太爺,正七品的高官。

  「您是咋想的?」

  「當然是分,葦海是咱李家檯子的集體財產,有了產出就該歸咱們村的全體社員,可就是……忒多了!」

  說著說著又繞了回來。

  「天明,你腦子活,幫著想想,這筆錢到底應該怎麼處理!」

  李天明聞言,也在心裡盤算開了。

  這筆錢要是全都分下去的話,肯定會招來很多人的關注。

  人家還在為口糧發愁的時候,李家檯子的村民家家戶戶都能手握百元巨款,這還了得。

  那還能是無產階級嗎?

  「分,但不能全分!」

  李學慶聽了,不禁皺眉。

  「要分就都分,這賬目等分紅以後是要公示的,到時候,鄉親們看著到手的錢不對勁,肯定得有人鬧起來!」

  「那咱們就提前給剩下的錢,找好去處!」

  「你說明白點兒!」

  李天明接著說道:「叔,往年咱村的公賬上不是也會留下一部分錢應急嘛!」

  「對啊!」

  留下一部分錢在公賬上,每個村都這麼幹,又不是獨李家檯子一個。

  這筆錢的用途也會在年底分紅之後,對著全體社員公開前一年的賬目。

  像去年留的錢,一部分用做村支部房屋的修葺,村小學更換門窗,還有就是村裡有一部分沒有勞動能力的五保戶,這些人都得由村裡養著。

  還好去年五保戶沒有過世的,不然的話,一口壽材,村裡就得拉飢荒。

  「賣魚的這筆錢也一樣,不過用途上面,咱們就得琢磨琢磨了!」

  李學慶知道,李天明的腦子好使,連忙問道。

  「你有啥好主意?」

  李天明還真有。

  「叔,咱村裡的任務豬,都交上去了?」

  呃?

  說著錢的事,咋有扯到豬身上去了。

  縣裡每年都會給各村下派任務豬,豬崽送過來,一部分由村集體餵養,還有一部分由村民認養。

  村民認養豬崽,要向村支部繳納一定的押金,等到年底豬出欄的時候,送到縣城的屠宰點換了錢,再把押金退回去。

  不過既然是任務豬,收購的價格肯定不會太高,現在市面上一斤豬肉八毛五,縣裡收購的價格,今年隻給到了5毛。

  「前些日子就交了,你問這個幹啥?」

  「叔,您覺得咱們村裡辦個養豬場,咋樣?」

  養豬場?

  「村裡每年不是一直在養嗎?」

  「這個不一樣,那是任務豬,而且,鄉親們一分錢沒出,等到交了任務豬,得了錢也是大傢夥平分,數量也不多,您覺得誰會上心照料?」

  李學慶還是沒明白是什麼意思。

  「有話就直說,別繞圈子!」

  一旁的馬長山倒是聽懂了,想幫著解釋一下,想了想還是乖乖閉嘴了。

  這風頭,還是讓李天明這位李家的風雲人物出吧!

  「我的意思是,咱們以村集體的名義,向縣裡的農業局買豬崽,辦一個大型的養豬場,算咱們村的集體企業,企業就是……」

  「合夥做營生?」

  「差不多,您想啊!全村的人都往這集體企業裡投了錢,等賺錢了,按照投入的多少分賬,大傢夥能不上心?」

  李學慶想了想:「你要是這麼說,我就明白了,把鄉親們捆在一塊兒。」

  呃……

  話糙理不糙!

  大概其就是這個意思了!

  「不光是養豬場,還有養雞場,咱們還可以種果樹,山上那麼大片的地方,種什麼不長。」

  李天明真正想乾的,其實是真正有技術含量的集體企業。

  改開之後,李家檯子響應上面的號召,還曾辦過農機廠,隻不過缺少技術型人才,農機廠隻辦了一年就黃了。

  後來還辦過模具廠,生產建築模具,這個倒是幹起來了,很是紅火了一段時間。

  隻是沒過幾年,因為經營不善,倒給了個人。

  隻是眼下時機還不成熟。

  鄉親們口袋裡沒錢,他的錢也不夠。

  要做成這件事,先要讓鄉親們富起來,參與的人越多越好,這樣不違反政策,而且,還不那麼顯眼。

  「你這主意倒是不錯,可還是得和大傢夥通通氣。」

  做這件事可不能一言堂,大傢夥要是都不同意的話,李學慶就算是村主任,也不能硬拍下去。

  「叔!您要是這麼乾的話,我剛才說的,您隻當沒聽見!」

  「這叫什麼話?」

  「您好好琢磨琢磨,本來能攥在手裡的錢,現在要拿出來一部分,誰能願意?」

  李學慶不解:「按你的主意,要是能把養豬場,養雞場辦起來,這是好事啊,帶著鄉親們一起賺錢,為啥不願意?」

  「您願意,可別人未必。」

  有些話說出來不好聽,鄉親們的目光畢竟不長遠,人人都盯著鼻子底下那一畝三分地。

  誰都覺得把錢揣進自己的口袋才保險。

  上輩子八九十年代,銀行的儲蓄利息那麼高,老百姓照樣不願意把錢存進銀行,寧可藏在炕洞子裡,覺得這樣更保險。

  「你說咋辦?」

  怎麼又來問我?

  「這樣吧,全分下去,每家每戶能分差不多180塊錢,村裡先截留20,這樣的話能有個6000多塊,辦個小規模的養豬場也夠用了,如果要擴大生產的話,就讓鄉親們自願投資,就是投錢,按照每戶投的錢多少,劃分股份,就是……」

  「不用解釋,這個我懂!」

  現在雖然沒有股份制這個說法,但是大概其的意思,還是很容易理解的!

  「投錢多的,等賺了錢,分的就多,投錢少的,分的就少,是這個意思吧?」

  「對!」

  李學慶心裡又盤算開了。

  要是按李天明的主意,倒是能解決一些問題。

  時代洪流期間,並不是全國上下都在忙著鬧革命。

  上面也在一直號召發展生產,努力創收。

  並且在這期間,完成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初級轉型。

  隻不過具體到個人,因為政策上時常左右搖擺,讓老百姓無所適從,就算是有心要做事,也怕做了出頭鳥。

  「這個不違反政策吧?」

  「咱們辦的是集體企業,響應國家號召,違反啥政策?」

  帶著鄉親們一起奔好光景,這要是都成了錯誤,才叫新鮮事呢。

  「那就……幹!」

  李學慶終於下定了決心,錢有了去處,到時候上面問起來,就說都投到養殖場上面去了。

  接下來就是應該怎麼和鄉親們解釋的問題了。

  還有就是……

  得挑出幾個人來支持,隻要有人響應,再把這裡面的好處講清楚了,就不怕鄉親們會反對。

  「明天召集村民代表開會,天明,到時候你來跟大傢夥說!」

  這咋還有我的事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