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問鼎:從一等功臣到權力巔峰

第2249章 憤怒

  

  九點半的時候,張耀祖抱著個半尺厚的牛皮紙檔案袋走進辦公室。

  沈青雲正對著窗外的雪松出神。

  檔案袋邊角磨得發毛,正面蓋著的紀委密件紅章已經褪色,邊緣處能看到反覆摺疊的白痕。顯然是從檔案室最深處的鐵櫃裡翻出來的,上面還沾著點陳年的灰塵。

  「書記,熊書記讓我把這個送過來。」

  張耀祖把檔案袋輕輕放在桌角,指尖在袋口頓了頓。

  他早上幫著紀委的同志整理時,光是給舉報信按年份分類就花了兩個小時,最底下那封用牛皮紙信封封裝的,郵票都泛黃了。

  沈青雲點點頭,指尖剛碰到檔案袋,就覺出分量不輕。

  拉鏈拉開的瞬間,一股混合著黴味和油墨的氣息撲面而來,像是打開了塵封多年的舊匣子。最上面的舉報信是用方格稿紙寫的,字跡娟秀得像女人的筆跡,末尾用紅墨水署著名字。

  看時間已經是六年前了。

  「王大海將熱力公司的維修工程交給無資質的施工隊,用的全是回收的舊鋼管。我們小區供暖管道三個月爆了三次,家裡的暖氣片冰得能凍住毛巾。去找他理論,被保安推搡出來,還說愛住不住……」

  沈青雲輕聲念著,眉頭一點點擰起來,指腹劃過信末那句「求領導給老百姓做主」,紙面被淚水浸過的褶皺還清晰可見。

  他往下翻,舉報信漸漸從手寫稿變成列印件,甚至還有兩封是用稿紙手寫的匿名信,字跡潦草得像是在發抖。

  再往下翻,竟還有份醫院的診斷證明,附帶著張照片:南港區居民馬國棟的胳膊上纏著繃帶,診斷結果是「左臂軟組織挫傷」,照片裡他躺在病床上,床頭櫃上放著張熱力公司的繳費單。

  「這是三年前的。」

  張耀祖在旁輕聲提醒道:「馬國棟因為帶頭抗議供暖不達標,被幾個自稱熱力公司保安的人打了,報警後案子一直沒破。」

  沈青雲的手指猛地攥緊,紙張發出「咔啦」的脆響。

  他數了數,五年間竟有近八十封舉報信。

  「五年,七十七封舉報信,從工程腐敗到雇兇傷人,樁樁件件都夠立案標準,結果呢?」

  他把材料狠狠拍在桌上,散落的紙張讓張耀祖下意識地往後縮了縮。

  沈青雲抓起最底下的審計報告,封面印著「濱州市熱力公司年度財務審計報告」,落款是市審計局。

  他翻到「管道維修費用」那頁,指著「實際支出超出預算百分之四十七」的紅色批註,指尖幾乎要戳破紙頁:「超標近一半,還敢寫基本合規?審計局的人是用腳後跟算的賬?紀委的人是瞎了眼,還是被豬油蒙了心?」

  張耀祖垂手站在一旁,不敢接話。他注意到沈青雲捏著報告的指節已經泛白,手背青筋暴起,下頜線綳得像根即將斷裂的鋼絲。

  這位新書記的怒火比傳聞中更烈,像是要把這五年的積弊連根拔起,連帶著那些藏在暗處的污泥濁水,都燒個乾乾淨淨。

  沈青雲深吸一口氣,拿起桌上的鎮紙壓住散亂的材料,一頁頁按日期排得整整齊齊。

  他的指尖還在微微顫抖,抓起電話撥號時,金屬按鍵發出輕響:「劉市長,這會兒忙嗎?」

  「書記有什麼指示?」

  聽筒裡傳來翻文件的沙沙聲,市長劉彥昌的聲音帶著恰到好處的熱情:「我剛看完開發區的招商報告,正想下午給你彙報呢,今年的簽約額比去年翻了近一倍……」

  「招商的事不急。」

  沈青雲走到窗邊,目光越過市委大院的圍牆,落在遠處老城區的居民樓上。

  那些六層小樓的窗戶大多亮著燈,有的窗台上還擺著電暖器:「我這兩天走了幾個老小區,供暖問題實在嚴重。南港區的幸福裡小區,大冬天得裹著棉被看電視。還有和平巷那邊,二十多戶人家共用一個熱力閥門,三天兩頭壞,報修了半個月沒人管。」

  劉彥昌的聲音頓了頓,隨即變得誠懇起來:「確實是我們工作不到位。前幾年想著先抓經濟,把民生工程往後拖了拖,沒想到積累了這麼多問題……」

  「民生工程拖不得。」

  沈青雲打斷他,語氣裡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老百姓的冷暖是天大的事,比任何招商數字都重要。劉市長,你牽頭成立個供暖保障專班,住建局、發改委、熱力公司都得派人參加,三天內拿出解決方案,下周一常委會上討論。」

  「沒問題沒問題。」

  劉彥昌連忙應著,筆尖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透過聽筒傳來:「我今晚就召集相關部門開會,連夜研究方案。熱力公司那邊,我讓他們先把報修的閥門全換了,哪怕先從別的地方調人也行。」

  「不光是換閥門。」

  沈青雲看著窗台上凝結的薄霜,淡淡地說道:「讓他們把近三年的供暖數據全調出來,哪個小區溫度不達標,哪個片區管道有問題,都列清楚。別搞那些正在解決的空話,要具體到哪天能熱起來,誰來負責。」

  掛了電話,沈青雲盯著窗外的麻雀在雪松枝上蹦跳,突然覺得這市委書記的椅子,比當年在華陽市當公安局長時還要燙屁股。

  那些舉報信上的字跡,像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他,讓他後背發緊。

  他拿起內線電話,按下秘書長張銀峰辦公室的分機。

  「張秘書長,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張銀峰推門進來時,手裡的筆記本已經翻開到空白頁,鋼筆別在筆記本的線圈上。

  這位市委秘書長頭髮梳得一絲不苟,西裝領口的紐扣扣得嚴嚴實實,連皮鞋跟都擦得鋥亮,透著老派幹部特有的嚴謹。

  「沈書記,您找我?」

  張銀峰對沈青雲開口問道。

  「明天陪我去下面的區縣看看。」

  沈青雲靠在椅背上,指尖在桌面上輕輕敲擊:「第一站南港區,然後是青縣,最後去濱海縣。重點看三件事:供暖溫度、老舊小區改造、鄉村醫保落實。別搞那些花裡胡哨的彙報,不用準備發言稿。」

  張銀峰在筆記本上飛快記錄,筆尖劃過紙張發出沙沙聲:「需要通知當地提前準備嗎?比如安排路線、聯繫座談對象……」

  「通知可以,但別提前踩點。」

  沈青雲擡眼看向他,目光銳利如刀:「我要聽真話,看真相。讓他們該幹啥幹啥,我們隨機抽查。比如進小區的時候,別讓區委書記領著,我自己隨便敲開哪家的門都行。」

  張銀峰的筆尖頓了頓,墨點在紙上暈開個小圈。

  他跟著三任市委書記出過調研,還是頭一回聽說「隨機敲門」的要求。

  但沈青雲的眼神裡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他連忙重重點頭:「明白,我這就給三個區縣的書記打電話,讓他們正常上班,不用搞迎送。」

  「還有。」

  沈青雲補充道:「調研車就用你那輛帕薩特,別開警車,別掛特殊牌照。中午在鄉鎮食堂吃便飯,一葷一素一湯就行,不準搞酒水。」

  張銀峰把「不準搞酒水」五個字下劃線標出來:「記下了。」

  轉身出門時,他聽見沈青雲又拿起了那疊舉報材料,紙張翻動的聲音在安靜的辦公室裡格外清晰。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