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1章 熱搜第一
回到市裡時,雨已經停了。
陽光透過雲層,在紀委辦公樓的玻璃幕牆上折射出刺眼的光。
沈青雲剛走進大廳,就看到邱健華站在電梯口,手裡拿著一個證物袋,裡面裝著那本黑色筆記本。
「沈書記,張濤招了。」
邱健華的眼睛裡布滿皿絲,顯然是熬了通宵,對沈青雲說道:「他說是趙立東讓他逼李長福縱火的,本來計劃是讓李長福放完火就畏罪自殺,沒想到李長福燒完倉庫就想跑,還說要去中央巡視組舉報。」
「所以他們就殺人滅口?」
沈青雲接過筆記本,紙頁邊緣被燒得卷了起來,上面的字跡卻依舊清晰。
「張濤說,是他小舅子劉鵬帶著兩個小弟乾的。」
邱健華翻開審訊記錄對沈青雲說道:「他們在糧庫後門堵住李長福,先用安眠藥迷暈,再用鋼管打暈,扔進皮卡後鬥拉到江邊。本來想偽造失足落水的假象,沒想到李長福中途醒了,掙紮著抓了把蘆葦,結果被劉鵬活活打死。」
「趙立東呢?
沈青雲又問道:「他招了嗎?」
「還在硬撐,說自己隻是監管不力。」
邱健華冷笑一聲,沒好氣的說道:「等我們把他兒子在澳大利亞的房產證明和銀行流水擺在他面前,看他還怎麼嘴硬。」
電梯門開了,沈青雲走進去,看著數字一個個往上跳。
十三樓是審訊室,他能想象到張濤和趙立東此刻的表情。
一個驚慌失措,一個故作鎮定,但最終都會在鐵證面前原形畢露。
「通知宣傳部,下午三點召開新聞發布會。」
沈青雲看著電梯壁上自己模糊的倒影,淡淡地說道:「把案情公之於眾,包括我們查到的所有貪腐細節。」
邱健華愣了一下:「全部公開會不會影響太大?」
「越是遮遮掩掩,老百姓越會猜疑。」
沈青雲的目光堅定,緩緩說道:「我們不僅要查案,還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不管是誰,不管有什麼背景,隻要敢動老百姓的救命糧,就一定會受到懲罰。」
電梯門打開,走廊裡瀰漫著淡淡的消毒水味。
沈青雲大步往前走,皮鞋踩在地闆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像在為這場遲到的正義敲開大門。
審訊室的門虛掩著,裡面傳來張濤斷斷續續的哭聲,夾雜著「我錯了」「饒了我」之類的哀求。
沈青雲沒有停下腳步,他知道,這隻是開始。
走廊盡頭的窗戶開著,風灌進來吹動了牆上的錦旗,那些寫著公正廉明、為民做主的紅色綢緞在風中獵獵作響,像一面面永不褪色的旗幟。
…………
下午三點。
華陽市政府新聞發布廳的紅色絨布背景闆前,「青雲糧庫事件新聞發布會」的白色宋體字在射燈下格外醒目。
市委宣傳部部長劉群整理了一下藏青色西裝的袖口,走到發言台前時,台下三十多台攝像機的鏡頭同時亮起,像一片閃爍的星河。
「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
劉群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全場,他刻意放緩語速,讓每個字都清晰地落在記者們的錄音筆裡:「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是為了正式通報青雲糧庫火災事件及後續調查進展。」
第一排的《華陽日報》記者王磊立刻舉起錄音筆,筆尖在筆記本上懸著。
他昨晚熬了通宵整理資料,咖啡杯底還殘留著褐色的漬痕。
「經公安、消防、紀委聯合調查,確認青雲糧庫火災系人為縱火,作案人為糧庫主任李長福。」劉群按下遙控器,身後的大屏幕切換出李長福的照片,他緩緩說道:「李長福因涉嫌長期倒賣儲備糧、貪污公款,為掩蓋罪證實施縱火,後被同夥滅口拋屍湘江。目前,涉案的糧食局局長趙立冬、副局長張濤已被雙規,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台下瞬間響起快門聲的潮湧。
《湘南晚報》的女記者張萌猛地站起來,馬尾辮隨著動作甩動:「劉部長,請問涉案金額具體是多少?儲備糧損失對民生會有影響嗎?」
劉群的目光掃過提前準備好的發言稿:「初步查實,李長福團夥近三年倒賣儲備糧一點二萬噸,涉案金額達三千七百萬元。關於民生保障,市委已啟動應急儲備,全市糧食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請市民放心。」
頓了頓,劉群補充道:「市紀委已成立專案組,深挖糧食系統腐敗,無論涉及到誰,絕不姑息。」
發布會進行到四十分鐘時,「華陽糧庫腐敗案」的話題已衝上熱搜榜第三。
市政府網路中心的監控屏幕上,網友評論以每秒十條的速度刷新,像瀑布般傾瀉而下。
「我的天!儲備糧都敢倒賣?這些人膽子也太大了!」
ID為「麥田守望者」的網友發了個憤怒的表情,配圖是自家糧倉的照片。
他是紅星村的種糧大戶,去年賣糧時被糧庫壓價,當時隻當是行情不好。
「難怪去年抗洪時,發的救災糧全是發黴的!」
「湘江漁夫」的評論很快引來五十多條回復,他曬出一張泛黃的照片,塑料袋裡的玉米面結著黑塊:「當時舉報了沒人管,原來裡面有這麼多貓膩!」
辦公室裡的白領陳曦對著電腦屏幕嘆氣,她剛刷到趙立冬兒子的朋友圈截圖。
澳洲的海景房陽台上,幾個年輕人舉著香檳,配文「感謝老爹贊助的畢業旅行」。
「用貪污的錢給兒子買豪宅,良心不會痛嗎?」
她敲下這句話,又加上三個感嘆號。
小區超市的老闆周強正給大米貨架補貨,手機在圍裙兜裡震動不停。
點開業主群,有人轉發了新聞發布會的視頻,下面跟著鄰居的吐槽:「上次買的麵粉一股怪味,說不定就是這批問題糧!」
他連忙在群裡回復:「店裡的米都是從正規渠道進的,大家放心!」
手指卻在「進貨單」文件夾上猶豫。
去年冬天確實從宏達糧貿進過一批低價小麥粉。
市紀委的會議室裡,邱健華的手機屏幕亮著,他正看著「正義黎明」的評論:「必須查到底!我爺爺是糧庫老職工,說十年前就有倒賣糧食的事,可能牽扯更深!」
他立刻在便簽本上記下「十年前舊案」,筆尖戳破了紙頁。
發布會結束時,話題#華陽糧倉碩鼠#的閱讀量已破億。
劉群走出發布廳,皮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發出清脆的響。
這個時候,市委秘書長吳明浩給他打了個電話,告訴他自己在微信上給他發了個截圖,是沈青雲點名讓他看的。
劉群有點莫名其妙,但還是打開手機看了起來。
截圖是條被頂到熱評第一的評論,來自於「糧庫老保管員」:「李長福剛上任時總說要對得起倉庫裡的每粒米,後來跟著趙立冬喝了幾次酒,回來就換了個人……」
下面有兩千多條回復,其中一條來自「匿名用戶」:「張濤的小舅子去年買了輛瑪莎拉蒂,車牌號是HT8888,常停在糧庫後門。」
劉群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頓片刻,轉發給邱健華,附帶消息:「邱書記,可以查一下這輛車的資金來源。」
夕陽透過百葉窗,在辦公桌上投下明暗交錯的條紋。
王凱捧著剛列印的輿情報告進來時,沈青雲正看著網友整理的時間線:從年賑災糧被投訴,到李長福突然換豪車,每個節點都標著紅色的驚嘆號。
「沈書記,網友都在誇咱們處理迅速。」
王凱指著那條獲贊十萬的評論:「比起某些地方捂蓋子,華陽這次夠硬核!」
沈青雲的目光落在窗外的糧庫方向,那裡的煙火已散,露出被熏黑的倉房骨架。
「告訴網信辦,別刪負面評論。」
他拿起筆,在報告上圈出「網友舉報的五個糧庫」淡淡地說道:「讓紀委順著這些線索查,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手機在這時震動,是田富國發來的消息:「輿情可控,趁熱打鐵。」
沈青雲看著屏幕笑了起來。
他知道,這場仗不僅要打贏,還要打得讓老百姓心服口服。
網路上的討論還在繼續,有人貼出糧庫職工的匿名採訪,有人整理出涉案人員的關係網,還有人發起「保護糧食安全」的話題徵集。
城市的燈光次第亮起,像無數雙注視著真相的眼睛。
沈青雲站在窗前,看著手機屏幕上滾動的評論,忽然想起李長福檔案裡的那句話:「糧食是鐵,人是鋼,少了一粒心發慌。」
他知道,要讓老百姓不心慌,光靠查處案件還不夠,得把制度的籠子紮得更緊,這或許才是這場風波最該留下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