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1章 冰山一角
兩天之後,沈青雲正在辦公室看文件,門外傳來敲門聲,緊接著張耀祖就走了進來。
「書記,公安局的孫副市長和程支隊長來了。」
張耀祖對沈青雲恭敬的說道。
「請他們進來吧。」
沈青雲擡起頭,放下手中的筆,淡淡地說道。
程凱和孫健一起過來見自己,看樣子應該是案子有什麼進展了。
這兩天他雖然在處理別的工作,但對於陳光被殺的這個案子,還是非常關心的,他很想知道,林正到底是因為什麼要這麼做。
片刻之後。
張耀祖帶著孫健和程凱兩個人走了進來。
「書記。」
兩個人恭恭敬敬的對沈青雲問候著。
「到沙發上坐吧。」
沈青雲嚴肅的說道。
他們自然沒有意見,便來到沙發上坐下。
當然,沈青雲坐的很隨意,而孫健和程凱都是半個屁股挨著沙發,而且坐姿挺拔,相當的嚴肅。
「書記。」
程凱嚴肅的對沈青雲說道:「根據我們的調查,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林正絕對不是殺害陳光的兇手。」
「這一點我知道。」
沈青雲點點頭,隨意的說道:「那天在現場我就說過了,這個陳光的死亡恐怕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多年的刑偵經驗擺在那裡,沈青雲隻是大概看了一下,就發現這裡面的貓膩,所以他才會告訴程凱要認真調查這件事。
「那陳光的死亡,到底是怎麼回事?」
沈青雲看著兩個人,緩緩說道:「現在這幾天外面可是已經有新聞了,微博上面有人在議論,宣傳部那邊已經收到輿情反饋了。」
「這個……」
程凱猶豫了一下,沒有說話。
孫健想了想,對程凱說道:「你先出去吧,我跟書記單獨聊。」
「好的。」
程凱聞言連忙點頭,站起身對沈青雲敬禮,便離開了辦公室。
「怎麼了?」
沈青雲不解的看向孫健問道。
對於這位老領導的性格,他還是非常了解的,如果不是真的有什麼事情,他不會這麼說。
等辦公室隻剩下自己和沈青雲的時候,孫健才臉色嚴肅的對沈青雲說道:「書記,情況有點麻煩。」
「你說說吧。」
沈青雲聞言點點頭。
「根據我們的調查,這個陳光的死,很可能是自殺。」
孫健直接給出結論道:「至於林正,他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在鬧市區把案子鬧大,引起您的注意,讓您關注這件事。」
「應該是這樣。」
沈青雲微微點頭,對此並不驚訝。
之前他就已經有過這樣的判斷,倒是覺得很正常。
「關鍵問題在於,陳光為什麼這樣做?」
孫健看向沈青雲,一字一句的說道:「三年前,他是前途一片光明的檢察官,有著無比美好的未來,結果卻在事業正最巔峰的時候被判入獄,出來之後窮困潦倒,幾乎難以維持生計,這種反差的情況下,他沒有選擇報復社會,反倒是莫名其妙的死掉了,您覺得這正常麼?」
沈青雲沒有回答孫健的問題。
就算孫健不說,其實沈青雲也意識到了這裡面的問題,他看了一眼孫健說道:「你覺得,這件事跟蕭明遠那個案子有關係?」
他想起來自己之前在陳光家裡看到的那份卷宗,蕭明遠意外落水身亡案件。
「是的。」
孫健點點頭,對沈青雲解釋道:「我們經過仔細排查之後,意外的發現,陳光當年不止一次沈青雲調查過蕭明遠案件,包括蕭明遠的死因,他也曾經調查過,甚至在出事之前,他還在努力想要查清楚案件的真相……」
頓了頓。
他緩緩說道:「他去過市政法委上訪。」
「什麼?」
沈青雲聽到這句話,頓時愣在了那裡。
雖然孫健沒有明說,但沈青雲卻已經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如果陳光真的去過市政法委上訪,事關殺人案這麼大的事情,可警方也好,紀委那邊也罷,始終都沒有得到消息,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有人在政法委直接把消息給壓下去了!
而有能力做到這件事的人隻有一個,那就是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趙茹。
一想到那個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女人卻做了這樣的事情,沈青雲的臉色就愈發難看不已。
「不僅如此。」
孫健小心翼翼的說道:「香房區的區長程立東,時任香房區教育局局長,蕭明遠死亡之前,曾經多次找過他。陳光死亡之前,也曾經去見過程立東,您覺得這裡面,是不是有點巧合了?」
聽到孫健的話,沈青雲頓時沉默不語起來。
作為一名老刑偵,沈青雲比任何人都清楚,孫健這番話的意思是什麼。
毫無疑問,趙茹和程立東,都是很有嫌疑的。
「證據很重要。」
沈青雲沉默了許久,緩緩說道:「如果沒有證據,一切都是空談。」
孫健一愣神,隨即明白了沈青雲的意思。
說白了。
不管是趙茹還是程立東,他們的身份擺在那裡,貿然採取行動所造成的後果,不是任何人能夠承擔的。
哪怕沈青雲如今是副部級的市委書記,但如果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想要對付一個市委常委,而且還是政法委書記,那也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
官場這種地方,不是你懷疑某個人可能有違法犯罪行為,你就能夠對人家下手進行調查的,首先要有的就是證據。
所以,沈青雲才會對孫健那麼說。
孫健自然秒懂他的意思,想了想說道:「這個需要時間。」
這是實話。
警察偵查案件不像紀委調查案子,紀委往往是有一點線索之後,就可以採取行動,可以先把涉案人員抓捕進行雙規,隨後再進行調查取證。
說的直白一點,哪怕隻有一點貪污受賄的證據被紀委掌握,人家就可以通過這個線索來突破那些貪官的心理防線。
但公安局這邊不行,如今警察偵查案子遵循的是疑罪從無的原則,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直接證據,你根本不能判定一個人的犯罪行為。
打個比方說,如果懷疑某個傢夥是小偷,那你需要找到他偷來的贓物,以及他偷東西的過程等一系列證據。
如果沒有,那就不能判定他是小偷。
同樣的道理,殺人犯也是一樣。
「那就慢慢查。」
沈青雲想了想,對孫健說道:「一定不能著急,要確保案件的證據確鑿。」
「好的,我明白了。」
孫健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等孫健離開自己的辦公室之後,沈青雲坐在那裡久久不語。
他知道,今天這個事情對於自己來說,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有一說一,哪怕是沈青雲,也萬萬沒想到,這個地鐵拋屍案件的背後,竟然牽扯出這麼多人來。
甚至還引出了一樁十年前的舊案。
最關鍵的地方在於,他竟然涉及到了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趙茹和香房區如今的區長,時任教育局局長的程立東。
「有點麻煩啊。」
沈青雲坐在那裡,自言自語道。
其實到了他這個地步,往往最擔心的就是麻煩事兒,因為這會讓很多事情變得撲朔迷離,就好像趙茹這個政法委書記牽扯其中之後,接下來沈青雲就要考慮,如果她真要是有問題,市委班子會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她沒有問題,那對於市委來說,那個關於蕭明遠的案件,以及陳光的疑似自殺案件,是不是要上報?
一時之間,哪怕是沈青雲,也有點一籌莫展的感覺。
就在這個時候,辦公室的門被敲響,張耀祖走了進來,小心翼翼的對沈青雲說道:「書記,市城建局的周局長來彙報工作了。」
「讓他進來吧。」
沈青雲搖搖頭,讓自己的思緒沉澱下來。
………………
上午十點的陽光斜斜切進辦公室,在沈青雲面前的規劃圖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周光輝抱著厚厚的文件夾站在辦公桌前,深藍色西裝的袖口沾著點白灰,剛從開發區工地趕來的緣故。
他把文件夾放在桌上時,金屬搭扣撞在桌面,發出清脆的響。
「書記,這是二季度城建工作的匯總報告。」
周光輝的手指在文件夾邊緣蹭了蹭,指腹上還留著圖紙的油墨味,小心翼翼的說道:「重點項目進展都在裡面,棚戶區改造、東風路拓寬、污水處理廠擴建……」
沈青雲沒翻文件,目光落在牆上的濱州城區地圖上。
紅色記號筆標出的二十個在建項目像散落的星子,其中東風路拓寬工程被圈了三個圈。
「東風路拆遷怎麼樣了?」
他突然開口,指尖在地圖上點了點,開口問道:「上周信訪局接到信訪,說有幾戶老居民不肯搬。」
周光輝輕輕點頭,從文件夾裡抽出份明細表,對沈青雲解釋道:「確實有三戶,都是民國時期的老宅子。住戶擔心拆遷補償不到位,還怕老物件損壞……」
他翻到補償方案那頁,緩緩說道:「我們把補償標準提高了百分之十五,還聯繫了文物局的人幫忙遷移傢具,昨天已經簽了兩戶。」
「剩下那戶呢?」
沈青雲擡起頭,陽光剛好落在他眼裡,亮得讓人不敢直視。
「是位姓蘇的老先生,祖上是前清舉人。」
周光輝的聲音放輕了些,無奈的說道:「他說宅子是祖產,給多少錢都不搬。我們打算下周請文保專家去看看,要是真有歷史價值,就調整規劃繞過去。」
沈青雲這才翻開文件夾,指尖劃過棚戶區改造的進度表。
表格裡的數字密密麻麻,其中回遷率被紅筆圈了出來。
「這個回遷率,水分多大?」
沈青雲淡淡地問道,語氣裡聽不出情緒。
周光輝的額頭瞬間就滲出細汗,表情肉眼可見的緊張不已。
他從公文包裡掏出本民情日記,翻開夾著書籤的那頁:「沈書記您看,這是我們工作組記錄的。百分之九十二是實打實拍的,剩下百分之八要麼選了貨幣補償,要麼搬到了郊區的安置點。」
他指著其中一頁說道:「比如光明裡社區的這位老人,兒子在外地工作,她嫌回遷房樓層高,自己選了帶小院的老年公寓。」
沈青雲微微點頭,便繼續看了起來,翻到污水處理廠的圖紙,眉頭皺了皺。
設計圖上的排污管道離護城河隻有五十米,用虛線標著臨時方案。
「為什麼用臨時方案?」
沈青雲的指尖敲在圖紙上,淡淡地說道:「當初評審時明確要求遠離河道。」
周光輝的臉有點發燙,他從文件夾底層抽出份會議紀要,小心翼翼的說道:「書記,主要是資金出了點缺口,原定的管道價格漲了三成,財政暫時撥不下來……」
「資金不夠就換臨時方案?」
沈青雲把圖紙往他面前推了推,紙張摩擦聲裡帶著不容置疑的嚴厲,沉聲說道:「護城河是濱州的母親河,去年花了兩個億治污才見點成效,現在要在河邊埋臨時管道?」
周光輝的手指絞在一起,聲音低了下去:「是我考慮不周。已經讓設計院重新出方案了,資金方面……我們打算從其他項目勻一點,再申請省裡的專項補助。」
他擡頭的時候,眼裡帶著點懇切,對沈青雲說道:「最多耽誤半個月,絕不影響整體工期。」
沈青雲沒說話,翻開下一份文件。
那是份關於智慧城市建設的報告,裡面提到要在主要路口裝智能監控,還計劃引進智能交通指揮系統。
「這套系統,性價比做過評估嗎?」
他指著報價單,直接說道:「我記得鄰市用的同款,比我們預算低百分之二十。」
周光輝連忙解釋:「我們加了兩個模塊,一個是老城區的窄巷識別,一個是學校周邊的行人預警……」
他拿出對比表,對沈青雲說道:「這兩個功能,可以減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尤其對放學的孩子來說更安全。」
沈青雲的目光在學校周邊幾個字上停了停,語氣緩和了些:「安全是第一位的,但預算也要控制。讓採購中心再跟廠商談談,把質保期從三年延到五年,對沖溢價部分。」
「好的。」
周光輝連忙在筆記本上記下,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裡透著鬆快。
「還有件事想請示您,開發區的產業園區配套道路,要不要提前修?現在的路隻能走小型貨車,以後引進大型企業就不夠用了。」
他看著沈青雲小心翼翼的說道:「這個事情,可以跟省裡請示,請求他們的協助。」
沈青雲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塔吊林立的開發區。
陽光把那些鋼鐵骨架照得發亮,像一群沉默的巨人。
「提前修,但要分階段。」
他轉過身,看著周光輝說道:「先修主幹道,預留出輔道的位置。等企業落地了再根據需求擴建,免得造成浪費。」
頓了頓。
他補充道:「修好了之後必須要保證質量,不要今天修完明天修的。」
「這個您放心。」
周光輝把這話記在扉頁上,那裡已經寫滿了沈青雲之前的指示。
他明白沈青雲的意思是什麼,其實一直以來城建這一塊之所以是貪腐的重災區,就因為很多地方的城建部門,每年都維護城區的那些公路,結果每年都修的一塌糊塗,第二年不得不繼續花錢修。
政府的財政撥款,有不少都浪費在這個上面。
「對了沈書記。」
周光輝突然想起件事,小心的看向沈青雲,對他說道:「下個月省裡要評文明城市,我們打算把老城區的背街小巷整治一下,您看……」
「要整治就徹底點。」
沈青雲聞言打斷他的話,毫不客氣的說道:「別隻刷牆皮擺花盆,把下水道、路燈、垃圾分類都解決了。」
他走到規劃圖前面,用紅筆在幾個老舊小區的位置畫了圈,這才說道:「尤其是這幾個地方,居民反映下水道堵了半年,必須在下月雨季前疏通。」
周光輝的筆尖在紙上飛快移動,汗珠子順著鬢角往下滑。
他突然覺得懷裡的文件夾沉甸甸的,每一頁都寫著民生兩個字。
同時,周光輝也意識到,這位沈書記恐怕要比自己想象的更加精明,人家對於濱州的很多事情,其實是了如指掌的。
「下午讓規劃局的同志來一趟。」
沈青雲合上文件夾,對周光輝緩緩說道:「把背街小巷的整治方案細化一下,重點標註資金來源和完工時間。」
他看了眼表,淡淡地說道:「我下午要去省裡開會,等我回來聽彙報。」
周光輝抱著文件夾站起來時,發現褲腿沾著的白灰蹭在了地毯上。
他慌忙想去擦,卻被沈青雲攔住了。
「工地上的灰,不丟人。」
沈青雲的目光落在他沾著泥點的皮鞋上,緩緩說道:「踏踏實實把活幹好,比穿得再乾淨都強。」
陽光穿過百葉窗,在周光輝的筆記本上投下明暗相間的條紋。
他走出辦公室時,文件夾抱得更緊了些。
走廊裡的風帶著窗外的槐花香飄進來,混著他身上的塵土味,竟有種踏實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