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2章 春節前的調研
臘月二十五的晨霧還沒散盡,方圓縣信訪局的玻璃門就結了層薄冰。
沈青雲下車時,哈出的白氣在睫毛上凝成細霜,他拽了拽羽絨服拉鏈,目光掃過門楣上「為人民服務」的銅字,那是縣委書記童曉陽上任後新換的,金光在霧裡透著暖意。
「沈書記,外面冷,先進屋。」
方圓縣新任縣委書記童曉陽的棉鞋沾著泥點,顯然是提前去村裡看過路況,他側身引路時,耳尖凍得通紅:「這是新調整的信訪局班子,局長周敏是從市裡派下來的。」
周敏正給群眾遞熱水,搪瓷杯沿的茶漬沒來得及擦。
看見沈青雲進來,她慌忙放下杯子,掌心在警服褲子上蹭了蹭:「沈書記,您看這個台賬。」她翻開藍色文件夾:「這月受理的供暖投訴比上月降了百分之六十,剩下的十三件都是老舊管網問題,施工隊正在連夜修。」
沈青雲的手指在「幸福村張文明」的名字上停住:「這位老人的暖氣片換了?」
「昨天換的。」
童曉陽趕緊接話,喉結滾了滾:「我下午去回訪,老人家非要塞給我袋炒花生,說是孫子從部隊寄來的。」
他從口袋裡掏出個油紙包,花生殼上還沾著點泥土:「您嘗嘗?」
沈青雲捏了顆花生,殼脆得硌牙:「群眾的認可,比任何彙報都實在。」
他轉向周敏問道:「聽說你們設置歷史諮詢台?」
周敏眼睛一亮,領著眾人走到牆角:「這是童書記的主意,把縣黨史館的老同志請過來,每周三坐班。上周有個年輕人來問開拓團的事,老館長給他講了倆小時,小夥子臨走時說再也不瞎傳謠言了。」
離開信訪局時,常務副市長肖如水低聲說:「童曉陽這步棋走得巧,用歷史堵了謠言的路。」
沈青雲微微點點頭,卻沒有說話。
縣人社局的服務大廳裡,新任縣長侯文林正陪著幾位農民工核對工資單。
看見沈青雲進來,他手裡的鋼筆差點掉在桌上:「沈書記,您看,這是最後一批欠薪,今明兩天準能發完。」
穿軍大衣的漢子突然插話:「領導,俺們聽說汽配廠正月十六就開工?」
他粗糙的手指點著招工啟事:「俺媳婦也想來,能不能優先給俺們村留倆名額?」
沈青雲拍了拍他的肩膀,軍大衣上的雪渣簌簌往下掉:「不光留名額,還要給你們辦技能培訓。」
他轉向侯文林,平靜說道:「培訓課要接地氣,別凈講大道理,就教怎麼用電動扳手、怎麼看圖紙。」
侯文林的筆記本上立刻多出幾行字,筆尖戳破了紙頁:「已經請了市裡的師傅,大年初八就來。」
他突然想起什麼,從抽屜裡拿出本相冊:「這是新廠區的效果圖,您看這綠化,比老廠強多了。」
沈青雲翻到最後一頁,突然停住,因為在那圖紙角落畫著個小小的紀念碑,旁邊寫著抗聯戰士永垂不朽。
「這個好。」
他用指腹描著字跡:「建廠房前,先把紀念碑立起來。」
在這裡簡單的看了一下,他便在眾人的陪同下,前往了方圓縣的抗聯紀念館。
抗聯紀念館的木門推開時,一股樟木混合著舊紙的氣味撲面而來。
館長李宏正用軟布擦步槍,槍托上的裂痕裡還嵌著暗紅的痕迹:「沈書記,這是趙尚志用過的馬槍,當年在方圓縣阻擊戰裡繳獲的。」
沈青雲的指尖輕輕撫過槍身,冰涼的金屬帶著歷史的重量:「當時犧牲了多少戰士?」
「三十七位。」
李老頭的聲音突然發顫,從展櫃下掏出個鐵皮盒:「這是他們的名冊,去年立碑那事出來後,我天天晚上對著這盒子掉眼淚。「
泛黃的宣紙上,一個又一個的名字被蟲蛀得斑駁。
沈青雲走到窗前,看見一群戴紅領巾的孩子正在掃雪,紀念牆的鎏金大字在雪光裡閃閃發亮。」「童曉陽同志。」
他突然開口,聲音裡帶著不易察覺的哽咽:「上次來拆碑時,有個老人說碑能拆,心不能瞎,這話你們要記一輩子。」
「是。」
眾人紛紛點頭答應著。
他們不是笨蛋,自然明白今天沈青雲這位市委一把手過來的目的,很顯然就是為了之前的事情。
現在看到沈青雲的態度,當然也知道該怎麼做了。
………………
下午一點鐘。
結束了走訪的眾人,來到了縣委會議室。
「今天看了三個地方,有三點感受。」
沈青雲掰著手指,目光看向眾人:「第一,民心是暖出來的。」
他的目光落在侯文林身上,緩緩說道:「欠薪清了,供暖熱了,群眾自然擁護。但要記住,暖屋子容易,暖人心難,得像李館長擦槍那樣,天天琢磨怎麼把事辦進老百姓心坎裡。」
侯文林的鋼筆在筆記本上劃出深深的印子,鼻尖沁出細汗。
「第二,歷史是擦不掉的。」
沈青雲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出節奏:「紀念館裡那桿馬槍,比任何文件都有說服力。以後縣委班子每月要來館裡值一天班,給參觀者當講解員,什麼時候能把三十七位烈士的故事講得讓自己掉眼淚,才算合格。」
「第三,幹部是幹出來的。」
沈青雲的聲音陡然提高,沉聲說道:"之前的立碑事件,根子就是有些幹部光想政績不想民心,光看報表不看歷史。「
眾人的神色凜然,自然明白這位沈書記的意思。
很明顯,他對於方圓縣之前的工作,是非常不滿意的,否則也不會有這樣的說法。
「請市委領導放心,我們一定重整旗鼓,絕對不會辜負群眾的期望和組織的囑託。」
童曉陽連忙開口說道。
作為新任縣委書記,他是最合適說這個話的人。
沈青雲淡淡地點點頭,隨口說道:「春節快到了,給大家拜個早年。但記住,群眾的年過得踏實不踏實,比任何拜年話都重要。」
眾人紛紛點頭,沈青雲沒有再說什麼,便站起身,離開了這裡。
回去的路上,車子開的很慢,沈青雲聽著車窗外,孩子們正圍著紀念牆唱歌,童聲混著風聲飄進來,像極了紀念館裡那桿老槍,在歲月裡輕輕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