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 奇怪的院士
三天之後,初秋的陽光透過會議室的高窗,在紅木長桌上投下規整的光斑,十隻白瓷茶杯裡的龍井舒展著,茶香混著窗外的桂花香漫在空氣裡。
沈青雲翻看面前的第二季度工作報告,指尖在那些數字上輕輕點了點,擡眼時正撞見市長劉彥昌投來的目光,這位搭檔的眼底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顯然為了開發區的事熬了不少夜。
「都彙報得差不多了。」
沈青雲合上筆記本,金屬搭扣發出輕響,淡淡地說道:「總的來看,第二季度各項指標都在預期內,尤其是營商環境評分,較上季度提升了三個百分點,值得肯定。」
他看向宣傳部長楚俊生,點點頭道:「這和你們加大正面宣傳分不開,但不能鬆懈,彭東南案的餘波還沒完全過去。」
「我們已經在安排了。」
楚俊生推了推眼鏡,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輿情數據,對沈青雲說道:「清廉濱州系列報道,下周開始在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
他頓了頓,補充道:「林俊威院士考察團的消息,我們暫時壓著沒發,等定了再宣傳。」
聽到這個名字,沈青雲皺了皺眉頭。
會議室的目光瞬間聚焦到常務副市長肖如水身上。
這位戴著金邊眼鏡的副市長清了清嗓子,從公文包裡抽出份燙金封面的合作意向書,推到桌中央:「關於林俊威院士考察團的接待情況,我向各位彙報一下。」
陽光恰好落在意向書的院徽上,金色的麥穗圖案閃著光。
「經過兩天的考察,林院士團隊已初步決定,在我市開發區興建江北新材料研究院及配套生產基地,總投資預計達一百五十八億元。」
肖如水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興奮,手指在一百五十八億上重重一劃,認真的說道:「這將是我市建市以來最大的科研投資項目。」
「一百五十八億?」
軍分區政委徐文鑫的粗嗓門打破了寂靜,他往前湊了湊,迷彩褲的膝蓋處磨出的白痕格外顯眼:「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啊。」
政法委書記趙茹卻皺起眉,鋼筆在筆記本上寫下配套生產基地幾個字,並且畫了道波浪線,隨即開口說道:「生產基地涉及化工材料,環評能通過嗎?別忘了去年的環保督查整改要求。」說著話,她擡眼看向肖如水,鏡片後的目光帶著審視:「林院士團隊有相關產業經驗嗎?」
「趙書記放心。」
肖如水早有準備,掏出份厚厚的資質報告,對大家說道:「林院士團隊研發的新型鋁合金材料,環保標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廢水處理技術已獲國家專利。」
他翻到某一頁,笑著說道:「而且他們和中科院環境所合作多年,環評絕對沒問題。」
市委副書記朱曉元一直沒說話,此刻突然開口,聲音溫和卻帶著分量:「政府準備提供哪些優惠政策?」
他指了指意向書的空白處,開口說道:「土地、稅收、貸款貼息,這些都得有明確說法,不能拍腦袋決策。」
肖如水的手指在桌下蜷了蜷,顯然沒料到會被追問細節:「初步擬定的是,劃撥三百畝工業用地,前五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地方政府貼息提供二十億專項貸款……」
「二十億貸款?」
統戰部長林耀輝猛地打斷他,手裡的鋼筆啪地拍在桌上,直接說道:「去年咱們市的財政赤字剛壓到十五億,這貼息可不是小數目。」
他翻開政府財政報表,紅色批註密密麻麻:「得做個詳細的成本收益分析,不能為了項目盲目讓利。」
會議室裡的空氣漸漸凝重,桂花香似乎也被這嚴肅的氣氛沖淡了些。
常委們的目光齊刷刷看向沈青雲,等待這位一把手定調子。
沈青雲的指尖在桌面上輕輕敲擊,節奏不快卻透著沉穩。
他看著肖如水略顯緊張的臉,又掃過意向書上面那位林俊威院士的簽名,筆鋒張揚,和資料裡那位嚴謹的科學家形象不太相符。
「項目本身是好事。」
沈青雲緩緩的開口,目光掃過全場,看著眾多常委們,直接說道:「五十八億的投資,能帶動多少就業?能形成多大的產業鏈?這些都得算清楚。」
頓了頓,他的手指點了點自己的筆記本,在之前寫下的「偶遇」兩個字上重重一點。
那是肖如水彙報時提到的,王海生與林俊威在粵東的相遇。
「但我有個疑問不明白。」
沈青雲的聲音陡然提高,嚴肅的說道:「國家科學院的頂尖院士,會因為一次偶遇,就決定在一個地級市投一百多個億?」
聽到沈青雲的問題,肖如水的額頭滲出細汗,連忙解釋道:「是王海生同志提前做了功課,知道林院士在找中試基地,特意在粵東的行業論壇上堵到的……」
「堵到的?」
沈青雲追問道,目光銳利如鷹,認真的說道:「"招商局提前掌握了林院士的行程,有沒有報備?」
這一連串的問題讓肖如水有些措手不及,他掏出紙巾擦了擦汗:「應該,應該有報備,我回頭讓王海生補份說明。」
沈青雲沒再追問,合上意向書,淡淡地說道:「項目暫停推進。」
他的聲音斬釘截鐵:「在我親自和林俊威院士談過之前,所有優惠政策、土地劃撥都不能定。」說著話,他看向肖如水,冷冷的說道:「回頭安排一下,我見見這位林院士。」
………………
散會的時候,常委們魚貫而出,走廊裡的桂花香濃得化不開。
沈青雲叫住正要離開的肖如水:「如水同志,來我辦公室一趟。」
肖如水自然沒有意見,直接便答應下來。
市委書記辦公室的落地窗敞開著,秋風卷著幾片桂花落在茶幾上。
沈青雲給肖如水倒了杯涼茶,杯壁上的水珠順著指縫滴在桌面上,暈出小小的濕痕。
「坐吧。」
他指了指對面的沙發,自己在主位坐下,指尖在膝蓋上輕輕摩挲。
肖如水的屁股隻沾了沙發沿,手裡的公文包捏得發白:「沈書記,您還有什麼指示?」
「王海生和林俊威偶遇的過程,你再詳細說一遍。」
沈青雲的目光落在窗外的開發區方向,那裡的塔吊正在陽光下閃著光,他對肖如水說道:「別漏掉任何的細節。」
肖如水咽了口唾沫,聲音帶著回憶的滯澀:「王海生說,他上月底去粵東參加鋁業博覽會,聽說林院士也在,就守在論壇會場外。等林院士散場時,他上去遞了份濱州鋁業基地的資料,說,說濱州的鋁,能撐起您的新材料的需要。」
「就這?」
沈青雲挑了挑眉毛,指尖在茶幾上劃出鋁業基地的輪廓,毫不客氣的說道:「這麼簡單的幾句話,林院士就被他給打動了?」
「還有,還有王海生說,他提到您在任時抓的營商環境整改。」
肖如水的聲音越來越低,小心翼翼的說道:「說您是不搞花架子的實幹書記,林院士聽了就笑了,說想親自來看看。」
沈青雲的手指猛地停住,茶水在杯裡晃出漣漪。
他太了解王海生的性子,為了拉項目能把死的說成活的,但這次未免太順利了些。
「林院士團隊裡那兩個投資顧問,是什麼背景?」
他突然問了一句,目光銳利如刀。
肖如水的喉結動了動,連忙解釋道:「說是林院士的學生,搞產業轉化的,我查了他們的公司,註冊時間不到半年。」
他不是笨蛋,自然也會做一些背景調查的。
辦公室裡靜得能聽見秋風掃過樹葉的沙沙聲。
沈青雲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著遠處正在建設的會展中心。
那是上任市委書記在任時拍闆的項目,至今還欠著施工隊的工程款。
「老肖。」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開口說道:「我們吃過急功近利的虧,不能再犯了。」
肖如水連忙站起身,腰彎得像張弓:「是我考慮不周,太想拉個大項目了。」
「我不是怪你。」
沈青雲轉過身,目光落在對方鬢角的白髮上,緩緩說道:「濱州需要大項目,但更需要靠譜的項目。一百五十八億不是小數目,一旦出問題,我們賠不起,老百姓也等不起。」
他頓了頓,語氣緩和下來:「下周安排我和林院士見面,就在開發區的會議室,別搞排場。」
肖如水連連點頭,轉身要走時又被沈青雲叫住:「讓王海生明天來見我。」
沈青雲的聲音平靜無波,淡淡地說道:我想聽聽他口中的偶遇,還有哪些細節。」
肖如水連忙點頭答應著,這才離開了沈青雲的辦公室。
看著肖如水匆匆離去的背影,沈青雲拿起那份合作意向書,指尖在林俊威的簽名上輕輕摩挲。陽光漸漸西斜,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落在那份燙金的文件上,像一道沉默的警戒線。
他拿起內線電話,撥通了孫健的號碼:「老孫,查兩個人……」
電話那頭傳來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響,沈青雲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秋風卷著桂花落在窗台上,像撒了把碎金。
不管這項目背後藏著什麼,他都得親自掀開那層面紗。
濱州的發展,容不得半點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