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鬼帝狂後:廢材庶小姐

113姑娘來了

  

  這一日,姜承梅又提著湯水去看望哥哥,她沒讓丫鬟通傳,隻讓鴉九陪著進了裡屋,挑簾進來,隻見濟蘭單穿著一裹圓,身上披著外衣半坐在床上看書,姜承梅眼神好,看得清楚那書是《孫子兵法》,鴉九輕輕喊了聲:

  「大爺,姑娘來了。」

  濟蘭這才擡頭,見到妹妹便微笑起來,姜承梅笑嘻嘻的打趣他道:

  「琅大將軍,好用功。」

  濟蘭一笑問道:「今兒來的到早,很閑?那午飯就在這裡用吧。」

  姜承梅脫了披風遞給鴉九道:「手傷了,都讓我休息呢,其實早就好了。」

  寶絡把食盒放到桌上,插話道:「姑娘的性子大爺還不清楚?哪裡有閑的時候,這不偷偷下了廚給大爺熬了湯呢。」

  濟蘭訝異道:「妹妹做的?」

  姜承梅頗不好意思道:「其實不算是我做的,隻是幫了個手,還是杜嬤嬤做的多。嗯,這可是廣東那裡地道的用老火湯煨出來葯膳,今兒上午就在竈上燉著了,可香著呢。哥哥你嘗嘗?」

  濟蘭看寶絡從食盒裡拿出了四菜一湯,都是精巧的菜色,筍菇腐皮卷、金陵三草、野雞瓜齏、麵筋豆腐,飯是碧粳米做的,這些都是濟蘭平素愛吃的,他心裡一暖道:

  「妹妹,勞你費心了。」

  鴉九笑道:「姑娘真真是個慧心的,我那個表舅母昨兒還給我說,沒見過姑娘這樣有孝心又對下人和氣的主子呢,上回按著姑娘所說做的面真是好吃,又津道又爽口,做法也不難,難為姑娘怎麼想到的。」

  姜承梅隻是笑也不接話,心裡暗道:那可是正宗關中麵皮哦,要是有油潑辣子就更好了!

  剛落座便有丫鬟傳太太來看望大爺了,姜承梅心裡咯噔一下,自從那日甄氏發火後她便覺著當家人的情緒不對,看自己的眼神也古古怪怪的,於是總有那麼點怕見到她。當姜承梅見到了恢復麗人打扮的女皇帶著一幹隨扈駕臨,她不自覺的就裝起了純,小意的吃飯小意的說話,很有大家閨秀的做派,她並沒有錯過甄氏見到自己在這裡時的訝異,以及看到滿桌飯菜時的微妙表情。不過,貌似甄氏心情不錯,今日她對姜承梅還是很和顏悅色的,隻是在最後發了話:

  「豆姐兒,筷子使得挺好的,看來手大好了。那麼明日便繼續修女紅吧,旁的一併開始。」

  從濟蘭住處出來,姜承梅徑自回到望月樓。菱紗見主子一下午的神色都不好便悄問緣由,寶絡道:「姑娘又要忙了,怕是再沒機會玩啦,哪能高興的起來?」姜承梅也不解釋,隻是坐在書桌前發獃,戴諾前幾日遣人送給『甄嘉』的皮毛華麗的鸚鵡在一旁喳喳叫道:「給爺笑一個啦,給爺笑一個啦!」

  姜承梅見鳥思人,又想起憐香惜玉的某人真的親自送給易家兄弟數百兩銀子和諸多物事的行徑,他態度之誠懇居然換得這對江湖兄弟的承諾:他日若有事定當相助。姜承梅黑線的思索著那人到底是傻的還是聰明的,她笑著搖搖頭對伶牙俐齒的鳥翻了個白眼,鸚鵡不解其意的猶自叫著,菱紗有眼力界的忙把鳥籠子提走了。望月樓裡就數這丫頭跟著鳥的關係最好,其他人也就是逗逗,照料什麼的全是菱紗的事兒,幾日下來她可是知道姑娘心裡若煩可會去拔鳥毛的!

  寶絡好笑的看菱紗惶恐的提鳥出去,她端來水盆來給小主子凈面。姜承梅洗手時注意到寶絡手腕上新換的金鐲子,做工考究成色不錯,金絲鏤空紐成花藤狀,還嵌著幾粒小珍珠,並不是尋常之物,她隨口道:

  「鐲子挺好看的,在蘇州府買的?」寶絡「嗯」了一聲,姜承梅擡頭時看到這姑娘的臉有點紅神色有些奇怪便問:「怎麼?」

  寶絡欲言又止,略有些扭捏道:「沒什麼,姑娘一會兒就睡嗎?」

  姜承梅搖頭:「不,我寫點東西再睡。」

  寶絡知她最近每晚都會寫字,再不多說什麼,把燈挑亮端上來茶水就退下了。

  書房無人,姜承梅起身從書格的一個帶鎖抽屜裡拿出了一本論語,她回座把書放好,翻開幾頁後是一張空白頁,次頁上面寫了這麼一句話:2015年7月30日,我穿越了。寫的是簡體字,從左往右看。此後所記都是她這些日子經歷之事,中英文夾雜著來寫。她在左邊寫字,右邊配圖,這些圖有工筆的有兼工代寫的也有素描的。現世她的理想是做畫家,沒想到這美好的想在這世竟落了個不見天日。

  要不要做記錄,這讓姜承梅猶豫了許久,最終她覺得被發現的幾率不大,即使發現了能看懂的幾率幾乎為零,如果不記下這麼多彩多姿的生活,那是多麼的可惜啊。

  姜承梅認真的翻閱著,自覺工筆畫的水平提高了不少,托家裡那些原版大作之福啊。她滿意的看著昨天才畫出來的顧白衣上身肖像圖,以及濟蘭戰易家兄弟的速寫,不覺又想起幾日來從濟蘭處旁敲側擊得來的信息,輕輕自語道:

  「帥哥,要是穿來的是沈欣然,估計你們就被yy的屍骨無存了。」她嘿嘿笑了幾聲,又道:「古代的洗澡堂是什麼樣的呢?」

  姜承梅說這話是因為想起濟蘭與顧白衣的初識地點,每回想起都覺得還真是有夠喜劇的!那是濟蘭十一歲那年,男孩兒和同窗請來的幫手切磋過後,雖獲勝可被弄得全身污穢,他怕母親訓斥不敢回府,於是就去了江寧最好的公共浴池,在這裡濟蘭遇到了被伏擊的顧白衣。性格使然,他自然出手了,結果卻是差點幫了倒忙,人家設的局要引內奸的,不過顧白衣到底是承了濟蘭同學的情,在諷刺了半天後還是說了個謝字的。

  事隔兩年也就是在中秋後,濟蘭去海寧觀潮遇到了去伏擊別人遭到反伏擊的顧白衣,這回是真幫了忙的,顧大當家雖然刻薄但還是請少年喝了答謝酒。二人夜遊了太湖,交流了習武心得,聊天的結果居然是:顧白衣和濟蘭的師傅是舊識。有了淵源這交情就不一般了,雖然差了十來歲,稱兄道弟滿古怪的,不過江湖人嘛,可以理解。

  在言談間姜承梅看得出濟蘭對顧白衣的武藝是極為推崇,對其仰慕之情不在那個傳說中的師傅之下,也難怪呢,即使是姜承梅這個現代人在知道了顧白衣的工種後,也是崇拜的很!

  話說這明清兩代政府都依靠京杭運河南糧北調,供應京師和邊防,幾百年間圍繞著漕糧的徵收和運輸生出一套盤根錯節的潛規則體系,專有名詞曰「漕規」。這個「漕規」不知養肥了多少官員,不知害了多少靠河吃飯的小戶,滋生出了收保護費的「漕口」,自然也誕生了維護船工利益的幫派。這裡面的關係錯綜複雜,總體來說,利來利往,你爭我奪的結局大都造成民怨。漕運的期限和漕糧的質量到受影響,朝廷深恨漕規,治理漕運不是一天兩天了,仍沒有有效方法,由此可見地方勢力之強大。

  這位顧雲顧白衣便是江蘇二十一個碼頭『工會』首席——江淮四的當家人,康熙年間還沒有所謂漕幫,但已有這種性質的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漕幫雛形了,漕船上從押運的小武官到水手,飽受逢關過閘官員的盤剝和當地黑惡勢力的欺淩。這時便需要有人出頭,除了走關係出銀子打點,更時時需要動手以命相搏,所以組織裡除了船工還有能出謀劃策的讀書人以及江湖人,顧雲能在不到三十的年紀坐上當家位置可見其能力。

  姜承梅是對顧雲其人甚是佩服,不過,她認為此人實乃梟雄,可遠觀不可親近,琅濟蘭你可千萬別成為顧白衣第二啊,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武藝不知是殺了多少人才練就的,您哪,還是往仕途上奔的好。

  翻過這頁,紙上大大的寫著三個字:甘鳳池?!對於呂四娘她師傅姜承梅在現世多有耳聞,和顧白衣齊名,武藝定是了得!她依稀記得這位主子是反清復明的,一個大俠的光輝形象便出現在腦海裡,她撇了撇嘴想起那些個離奇小說了,暗思:呂姑娘到底殺沒殺雍正?又到底有沒有和雍正談戀愛呢?想到這裡她就手磨起了墨,拿筆沾墨花癡了半晌,畫了個頗有日本漫畫風的劍眉星目的淸裝男子形象,在那裡做冷酷腹黑狀,她在一旁小小的寫著:四四?

  姜承梅嘿嘿笑了一會兒,慢慢的又斂了笑:過了年就十一歲了,這將來可怎麼辦?嫁人這樁大事不是自己能做的了主的。甄氏對女兒很好,但按著她的愛錢程度也保不準見財忘情!上回這位主母說的那句話很對,這時代的男人都是靠不住的,她絕對認同!沒有權勢做依靠唯有在經濟上能有主動權才會有底氣,可就靠著每月的例銀那是遠遠不夠的,嫁妝……嫁妝那可是越花越少的,再若看不住,真不知給誰白白做嫁妝了。又一想到將來要和一堆女人共享一個男人……姜承梅長嘆了口氣,無力感油然而生。

  之後的數日江寧一直在下雨,秋意已經很明顯了。這日,好不容易出了太陽,姜承梅在景園轉了兩圈,便和幾個在丫鬟在廊前玩起了毽子。琅豆兒的身體素質真不怎麼的,要不是姜承梅這段日子著意的鍛煉估摸著在這季節裡定是要病倒的。

  琅府的女孩子們大都纏足,少數幾個天足姑娘因被人取笑就自成一個小團體,他們平日裡閑著了不是編花打絡子就是踢毽,為首的就是以靈巧出名的華鋌。而作為從小學到高中的歷屆的三跳冠軍,姜承梅踢個毽子自是不成問題的,裝拙了幾回後,她就後來趕上,很快擊敗了府裡的大小丫鬟,踢法花樣之繁多連原冠軍華鋌看了都大讚。

  這會兒姜承梅正提著裙角踢到興頭上,一旁的丫鬟們還大聲數著數,忽見瓔珞匆匆忙忙跑來傳話,說是有客到,太太讓姑娘去內廳。姜承梅玩了個花活兒,單手接住毽子又拋給一旁的丫鬟,沒多問便披上披風和瓔珞一道去了。她心裡奇怪這幾個月都沒見有什麼訪客,不知這回來的是誰,有什麼事?一問瓔珞隻說是張府的太太來了。

  姜承梅先回瞭望月樓換了衣物,讓寶絡重新梳了頭,在此期間寶絡給姜承梅細說了這位張太太的來路。張府黃氏是江寧茶商張簡之的妾,今年年頭張簡之嫡妻盧氏病故,黃氏上了位擡成了妻。這張家在黃氏進府前已中落,老太爺一死兄弟們就勢分了家,排行老四的張簡之除分得了千畝良田一幢宅子便再沒什麼了,張家這些年看上去還算富裕,內裡其實已空了。而琅張兩家的交情源於琅家的機坊是租借張家的,當時甄氏是寡婦和張簡之不好見面,就和太太盧氏談的價,與黃氏也見過幾次面。

  寶絡又說黃氏此次大約會帶她的女兒們過來,長女茜娘是盧氏所出,已和杭州知府庶子定了親,次女蘿娘是黃氏所出,年方十三,三小姐芩娘乃妾室王氏所出,比姜承梅小一歲。張家還有兄弟五人,嫡出的二人,庶出的三人,蘿娘有位親弟弟叫張琪,今年九歲。

  姜承梅見寶絡不停嘴的說,頗感詫異,難不成這次來訪有什麼說頭?寶絡見姑娘一臉茫然,暗嘆一聲小聲的道:「姑娘,張太太這次來,不是為了大爺,就是為了姑娘。」

  姜承梅反應了半天才恍然,原來是相親來的!!她犯了膈應,臉上就顯出幾分不自然來,寶絡見她這樣不由好笑,湊在她耳邊道:「太太是個心裡有數的。」

  姜承梅聽過臉一紅,暗恨自己怎麼如此經不住事兒,二十歲的人了,竟不及寶絡這麼個小姑娘。她鎮定下來想了想便問了張府三姐妹的性情來,然後又讓寶絡備了三份禮,待準備完姜承梅留下菱紗,又安排著一眾丫鬟跟隨著,一路人馬便浩浩蕩蕩往內廳去了。

  待姜承梅來到內廳,隻見迎面的羅漢床上坐著兩位女子,一身素色打扮的是甄氏,另一位則是華服盛裝。這婦人三十左右的年紀,微有發福,厚粉撲面,描眉畫眼,點著櫻桃唇,梳著牡丹頭,滿頭珠翠,上穿鑲粉色邊飾的黃緞褂,外著黑色大雲頭背心,戴著黃金項圈,大紅馬面裙,裙邊鑲有黑色繡花欄幹,腳穿紅色繡花弓鞋,十足時下貴婦流行打扮。但恕姜承梅欣賞不能,這紅白分明的臉是清裝劇?還是能劇?

  見女兒進來,甄氏微笑著招手讓她過來,介紹道:「這位是張府的太太,快見禮。張太太,這是小女豆姐兒。」

  姜承梅笑不露齒的盈盈下拜,細聲細氣道:「見過張太太。」

  自打姜承梅進來黃氏就在打量琅府的大姑娘,見她雖年幼形容不足,生卻的極乾淨,五官端正又是雪膚烏髮,待大了樣貌應是不差的。黃氏又仔細看了琅豆兒的穿戴打扮,隻見她雙髻垂髫,戴著兩朵顫巍巍的金蝴蝶,穿了件珊瑚紅團花緙絲夾襖,領口是個金紐扣紅線墜著白玉雕的玉蘭,下著盤金彩繡的細褶裙,掛金鎖系宮絛,翡翠鐲白玉佩,很是富貴。若說美中不足就是這姑娘不是纏足,之前又有癡病也不知好沒好利索以後會不會再犯,她心中飛快思量著,面子上則掛著讚歎的表情,語氣熱情道:「哎呦,真真是好容貌,不愧是琅太太的嫡女,嘖嘖,到底是大家出身,看這氣度,哪裡是我家這幾個能比的。琅大姑娘日後可要來我們府上玩吶,哦,對了,這幾個是我家的姑娘。」

  姜承梅一進來便看到屋裡坐著三個姑娘,這時她才隨張太太過去仔細端詳起她們來,那幾個姑娘在她進來時便已起身。為首的是個十四五歲的素裝少女,眉若新月,鳳眼含情,神態祥和,端的一個溫柔女子,見姜承梅看自己她淺淺一笑,姜承梅見她的裝扮便知這位就是嫡女茜娘了。正想同她說話,隻聽另一位少女朗聲道:

  「豆兒妹妹,我是蘿娘,今兒初次見妹妹,沒什麼好送的,這兩塊金元寶就送妹妹做見面禮吧。」

  姜承梅聽得一怔,這位蘿娘十三四歲的樣子,一身紅裝,披金戴銀的,煞是鮮艷,雖年少也是濃妝重彩的塗了一臉,底子算是個小美人,可惜這妝容讓她看上去大了好幾歲,出手這麼『大』,是在顯富麼?姜承梅見她要往自己手裡塞金元寶,便側身一讓,微笑道:

  「怎好要姐姐的東西,姐姐是客妹妹是東道,自是該妹妹送姐姐見面禮才是,請快收了。」

  說著早有準備的寶絡上前給每人敬上一樣禮物,給茜娘的是一把象牙雕的小扇子,給蘿娘的是一對兒翡翠鐲子,給芩娘的則是一對兒瑪瑙耳墜。

  黃氏見狀忙說客氣又責怪女兒無禮,神色可是透著滿意,甄氏側目看了一眼姜承梅,見她一改往日的跳脫,很是端莊得體,便暗自點頭。待張家姐妹們接過了禮物,甄氏拉過黃氏道:

  「讓孩子們自己去玩吧,咱們姐倆可得安安靜靜的說話才是。」

  黃氏也說是,姜承梅便邀請道:「幾位姐姐若不嫌棄,就隨我去玩可好?」張家姐妹自是應允。姜承梅本想帶她們去景園散散步的,幸好及時想起自家兩位哥哥在那裡讀書,於是她轉了個彎,帶著張家姐妹來到望月樓。

  「這就是妹妹的繡閣?」望月樓外蘿娘頗是羨慕的問道,也許是太驚訝了,她的聲音挑高了許多,顯得很是尖銳。姜承梅淑女的微笑道:

  「才搬過來幾個月,之前一直和母親住的。」

  「是了!你以前是……呃……身體不太好。」

  「是啊。」姜承梅溫柔的笑著,她已看到蘿娘被茜娘瞪了一眼,那張打了粉的臉也透出了紅,於是打圓場道:「我以前有恙也不是什麼忌諱的事,幾位姐姐快請進,起風了,屋外冷。」

  待她們進來,便有瓔珞端來茶果,菱紗沏茶,小丫鬟們接過披風安靜的退下。張茜娘打量著這間屋子,裝飾華麗,富貴滿堂,熏籠飄著煙,沉香的氣息氤氳低回,這個味道她很熟悉,是母親最愛的江南李主帳中香,琅家水粉店出產的,效仿古名的新制香料,價格極高,平日母親是捨不得用的,隻有父親留宿時才用。這琅家果然是商家新貴,闊氣的很呢!她不禁想起自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境況,心裡不由一酸,忙端茶遮掩情緒,喝了一口,發現不是常吃的綠茶而是極好的普洱,不由贊道:「真是好茶。」

  姜承梅道:「也不是我愛喝,這是給我哥哥備的,隻是近日天愈發涼了,喝普洱不傷胃,茜姐姐若愛,我叫人給你帶些。」

  茜娘忙推辭道:「這怎麼好,哪有第一次來就再三收禮的,平日我也不喝普洱。」

  姜承梅隨口問道:「姐姐平日喝什麼?若喝不慣就換了。」

  「不用了,這已是很好了。」

  蘿娘插話道:「我這姐姐喝茶最是挑剔,不是雀舌明前不飲,不是虎跑花露不用,從來不飲其他茶。今日倒是奇了,怎贊上普洱了?」

  茜娘品了口茶道:「人分三六九等,茶也如是,誰說普洱就沒有極品了?世人都說龍井六安雅緻,可為何極品普洱在京師的價竟是金子的兩倍?一是少,二是宮裡貴人喜歡,人人跟風。三就是味好養身。何況,這夏飲龍井,冬飲普洱,妹妹沒聽說過嗎?再觀豆兒妹妹這茶,其色金紅,其味醇厚,定是貢品陳普,千金求而不得,這等香茗難道不值我說個好?」

  蘿娘咬著唇絞著帕子說不出話來,姜承梅隻得又打圓場:「蘿姐姐,這糕是我家自己做的,嘗嘗看,合不合口味?」

  蘿娘勉強一笑,掂了一塊嘗了口,果然香甜可口,她素不愛吃甜的也吃完了一塊,便贊了幾句好話,沒想到一側頭就看到芩娘一塊接一塊吃的香。這讓蘿娘頓覺失了顏面,她開口就諷刺道:「芩妹妹,可是好吃?要不要讓豆姐兒包起來給你帶走?隻怕帶回去了要挨姨娘的闆子吧?」

  芩娘聽她這樣說手裡的糕不知是送到嘴裡還是放回去,她不知所措的看著蘿娘,蘿娘一向最見不得這個妹妹的呆樣,心中暗道果然是娼門賤婦生的,半點扶不上檯面!現下隻覺她蠢肥無比,丟了自己的面子,不由冷哼一聲,芩娘求助的看向茜娘,張府大姑娘暗嘆一聲道:「豆妹妹家的糕點是好吃,不過再好吃也不可多食,小心積食呀。」

  姜承梅解釋道:「這是山楂做的,無妨,不過吃多了會膩的,芩妹妹不如吃點蜂蜜柚子茶?這柚子是玉環的特產,我家下人路過那裡時帶來的。」

  菱紗得了眼色便去沖泡果茶,很快她就端了上來,芩娘羞澀的端過茶杯,小嘗了一口,「怎樣?」見姜承梅發問,小丫頭點了點頭,姜承梅便極開心的笑了,芩娘見她可親小意問道:「這是用柚子皮做的?」

  「嗯,我家有個廣東來的廚娘,把什麼都能做出來吃的,這就是她做的,還有冰糖梨汁,妹妹要喝嗎?」

  芩娘看了看兩個姐姐的臉色,忙道不用。

  姜承梅陪三個女孩說了一會子話,便邀請她們去自己的閨房小坐,於是張家姐妹讓隨行的丫鬟留在樓下,由寶絡菱紗引著就上了二樓。

  茜娘到了二樓,見布置和一樓並不相類,有些隨意,但所用之物同樣是好的,她看了看那些字畫,具是名家手筆,見紫檀靈芝紋鑲大理石的畫案上擺放著一盆秋海棠,開的可愛,便過去看,又見桌上碼著兩厚摞舊宣,具是用過的,她信手拿起一張看,但見上面用小楷寫滿了詩詞,筆法挺秀風骨甚佳,細看原來是《洛陽女兒行》。

  張茜娘這次來琅府不過是陪駕,她知道黃氏的意思,雖興緻缺缺不過來時也打聽了一下琅家姑娘的事,知她之前大病人是傻的,雖說好了,也不曉得好到一個什麼樣子。這次一見,大出意外。琅豆兒樣貌可親,舉止大方,見字如人便知她秀外慧中。所以說,以琅家現如今的財力,怎能將嫡女嫁給一個庶出的兒子?就算黃氏擡成了妻又如何,張家的底子如何能逃得出琅太太的眼?黃氏的如意算盤打的太簡單了吧。她心裡冷笑,拿著紙出神,耳邊蘿娘艷羨的聲音不斷傳來,茜娘心裡厭惡,暗道:早聽說琅家大公子容貌出眾,文武雙全,就憑你這樣的也想成為這家的媳婦?那位庶出的公子年齡還小,也是沒指望的。

  茜娘垂眸,瞥到『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不免想起自己的身世,她悲從中來,暗思明年就要嫁了,若不是娘故去,家裡急著找靠山,我堂堂一個嫡女怎能自降身份嫁給一個庶子?想著她便攥緊了手,黃氏有兒子,我張茜娘難道沒有兄弟麼?正想著忽聽有人在身邊道:

  「茜姐姐可也喜歡書法?」

  說話的自是姜承梅,茜娘忙收回了神,見對面的姑娘正笑盈盈的看著自己,粉嫩的臉上透著幾分好奇,便微笑道:

  「妹妹真是寫了一手好字啊。」

  姜承梅不好意思道:「我才開始學,胡寫玩的,讓姐姐見笑了。」

  一旁的蘿娘也湊過來看,她無趣道:「字寫的好又能如何。我娘常說女子嘛,無才便是德,書讀的多了反增煩惱,還是把女紅做好是正經,豆兒妹妹,可有學女紅?」

  茜娘暗惱這個妹妹無禮,但見姜承梅似乎並沒有生氣,反而點頭道:

  「蘿姐姐說的是,母親也常這麼說,我不過是見哥哥們常習書法,也曾對我說過人之交往貴在志趣,若不相投便無話可說,所以為討我哥哥的喜歡便學了。不過,小妹的女紅卻是無法見人的,不敢拿出來獻醜。姐姐定是此中高手了?」

  蘿娘得意道:「我娘給我請了碧落齋的金眉娘金師傅給我授課,已學了五年了,師傅說我繡得比茜姐姐還好些呢。姐姐,你說是不是?」

  茜娘笑而不答,姜承梅的囧意已經快溢到臉上了,這二位有完沒完啊!幸好這時芩娘過來,拿著自己折的『花瓶裡的鬱金香』羞怯道:

  「豆兒姐姐,這可是用紙做的?」

  「是啊。」

  姜承梅隻說是做著玩兒的,芩娘顯然極是喜歡,翻來覆去的琢磨是怎麼做的,茜娘和蘿娘也過來看,自然都是驚奇,蘿娘溢美之詞不斷,而茜娘看姜承梅的眼神又多了幾分深沉。被人注意到摺紙這個現代玩意兒姜承梅頗是後悔,早知道就都收了,不過被人這樣喜歡還是挺得意的,所以就爽快道:

  「芩姐姐既喜歡,那就送給姐姐吧。」

  張家人是乘著暮色走的,對於這次張府來探口風,姜承梅很不以為然,如果真是探親事,她不信甄氏能看上那幾個姑娘。非要選,也就是張茜娘還不錯,可已經定了人家。至於張蘿娘,見女知母,見母知子,可想張蘿娘的兄弟也就那樣了,自己是嫡女,怎麼也不會和他們家聯姻的吧。張芩娘則完全沒有在姜承梅的考慮範圍內。經此一遭,她發覺自己很不喜歡這樣充滿假意的和那些富家小姐相處,說的都是場面話,太過無趣,送走了她們隻覺的輕鬆無比。姜承梅知道以後這樣的事還會有的,而且會越來越多。徹底不與外界的交往顯然是不現實的,可是,與女孩子相比她更喜歡和濟蘭這樣的男子接觸,沒有別的意思,隻是覺得可以暢所欲言,不做作而已。

  來訪事件的當夜,甄氏便親來望月樓,查了女兒的功課,又敲打了一下一眾丫鬟,弄得人人自危,姜承梅覺得甄氏此次前來大概就是對張府事件做結案陳詞的。

  這位當家人此刻正站在博古格前,拿著紙折的兔子看著,臉上帶著意義不明的笑意,眼圈泛黑,臉色發暗,想來是近日休息的不夠好,姜承梅站在一旁小意的問道:

  「母親,時辰不早了,可要在女兒這裡用飯?」

  「你最近總是去竈間,很喜歡做飯?居然聞得慣油煙,你這個小姐做的可真是隨意啊。」

  姜承梅臉上討好的笑頓時僵了,她越來越覺得甄氏對她在態度上有了微妙的轉變,不知其真意,她隻能在言行舉止上更加小心了。

  「母親若不喜歡,女兒就不去了。」

  甄氏看了她一眼笑道:「也沒什麼好不好,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自是好事,也不知哪家的小子能得了我這個聰慧女兒去。」

  姜承梅實在看不出甄氏說的是真心還是假意,隻好說:「女兒才十歲,說嫁不嫁人太早了呢。」

  「不早了。」

  甄氏放下紙兔,走回卧室坐到床上,姜承梅跟著過去了,她聽這個不早了,心裡就是一驚,果然聽甄氏繼續道:「許多人家招的童養媳有六歲就進門的,你過了年就十一了,最多四五年不就該嫁人了,哪裡能說早。若不趁早定個好的,臨了了哪有那麼合適的?何況,這嫁妝要準備好些時日呢。」

  姜承梅沒接話,甄氏看了她一眼道:「對張府幾個姑娘,你怎麼看?」

  「自然都是好的。」

  「哦,有多好?好到能進咱家的門?」

  聽出了甄氏語氣裡的異樣,姜承梅這才道:「不知母親怎麼想的,在女兒看來雪竹哥哥還小,其實是說不上的,即使說的上,姨娘心高,一心讓二哥走仕途,張家的情況女兒也聽說了些,隻怕書香門第或是官宦人家的姑娘更合適些。濟蘭哥哥……」姜承梅微微笑了下,「尋常女子在他跟前隻怕要自慚形穢的。」

  甄氏見她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不覺一笑,拉著她的手坐下,似乎是看出女兒的緊張了,甄氏撫著她的手道:「能看出這層也算是個明白人兒了,不過還有一層便是我們家要說個合適的親,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麒哥兒我是擔心,可更擔心你。你對自己的婚事可有什麼想法?」

  姜承梅怔住,無措道:「女兒不知。」

  甄氏道:「聖人言「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焉可等閑視之」。這句話你可明白?」

  姜承梅不解其意,順話道:「是的。」

  「那『戴家』的這面危牆就莫要站了。」

  姜承梅一時想不起這個戴家是誰家,正想著卻聽甄氏道:「那個戴諾。」見女兒張著嘴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她冷言道:「且不說這孩子生性跳脫,癡癡怪怪,不務正業的,就說他家和英家的交情,便註定你沒有機會!而我琅家的女兒絕不給人家做小,你又可明白?」

  「這話從何說起?!」被人這麼莫名奇妙的指責,姜承梅的聲音不由提高了。

  「就從你收他的禮說起。」

  「戴諾不是送給我,是送給甄嘉的,啊,就是我裝成男子時起的假名,他不知道我是女子,而且,他對我隻是……他對哥哥也很好,對曹顒也很好,他到處送人東西,這人就是個癡的,那些東西我是被迫收的,我沒有半點要嫁他的念頭!」

  甄氏見她說的信誓旦旦又急的滿臉通紅,和緩了語氣道;「你也別急,我就是怕你年幼無知,提個醒罷了。戴家是安徽有名的望族,又怎會隨意聯姻。再說他家的那幾房又豈是好相與的?人多是非多,就依你的性子,不經世事,看著聰明實則沒心眼兒,這麼嫁過去,不被那些妯娌連骨頭帶肉吃個乾淨才怪!戴諾能替你出頭,能壓得過他的弟兄們嗎?英家是皇商,雖不及戴家勢大,也可算得上是富豪之家。你去,拿什麼跟人家爭?男人的一時之好多了去,他今日喜愛你明日便喜愛他人去了,你那姨娘當年何等樣人,最終不也落的這般境地?」

  見甄氏提到如意,姜承梅心裡略感詫異,但面上沒顯出來,隻是連連點頭,差點沒說出您老英明的話來,可下來的話又讓她差點吐皿,「曹家和宮裡的關係太深,更不是你該想的。可明白?」

  姜承梅急道:「我從來沒想過!女兒比曹顒可是要大兩歲的!何況曹顒定了馬家的親了,您不是說女兒絕不做小的嗎?他再好我又怎麼會想嫁他?」

  甄氏顯是吃了一驚,「馬家?漕總馬格桑。哦,這麼快就定下了,也不知是哪一個,年前還隻是聽說有這個意思罷了。」

  見母親陷入思索,姜承梅生怕她再生幺蛾子,忙拉住甄氏的手,情真意切的道:「母親,女兒真的想在您身邊多陪幾年,嫁人什麼的就隨緣分,日後再說吧。」

  甄氏搖了搖頭,她將手放在女兒的手上,盯著那雙清澈的眼睛,鄭重道:「豆兒,你雖小,可有些話不論你懂不懂,為娘還是要給你說。談婚論嫁和緣分沒有關係,還得是父母瞅準了才是……而咱家和別家不同。」甄氏說到這裡蹙起了眉頭,嘆息了一聲,「凡民有四,士農工商。商可是排在最後,到如今咱家是掙了些錢,可就靠我這個寡婦又能頂多久?要不然怎麼連個官商也沒掙到?也累得你哥哥……咱家一沒做官的親戚,二不是世家,若不是前兩年朝廷開立商籍,規定學額,對經商之人放寬了條件,你那兩個哥哥連個走仕途的機會都沒有,遑論當不當官了。我也想給麒哥兒和你說個好人家,可在貴族世家眼裡咱們琅家就是個末流商人……你哥哥為什麼被李家退了親,還不是這些緣故。」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