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鬼帝狂後:廢材庶小姐

114徹夜長談

  

  姜承梅這時才算聽明白了甄氏的根本意思了,高門大戶是嫁不進去的,不要白白浪費感情和精力了,她在為自己敲警鐘呢。知道甄氏是為自己好,便鄭重道:「女兒省的。」

  甄氏淡笑著撫了撫姜承梅的頭,沒有再說什麼,又隨便問些瑣事,直到子初方才離去了。姜承梅當夜失眠,就像現代社會裡的剩女們一樣在為婚姻發愁,既然連濟蘭這樣的人都會因為出身攀不了高枝兒,何況自己呢?一個生過怪病的又是天足的女子,估摸著連名當戶對都是難尋的吧。當老姑娘,鬱郁終老嗎?還是招個上門女婿,可要是遇到琅守義那樣的男子,自己能像甄氏那樣運籌帷幄掌握局勢嗎?直到快天亮的時候她才想通了,死裡逃生就是幸運,機會隻為有準備的人出現,與其為以後的事煩惱不如現在多學點東西積攢經驗才是真的。

  這夜的談話過後,姜承梅覺得甄氏對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從前,她提著的心也放了回去。過了幾日,甄氏告訴她明日要去織造府拜訪曹寅的嫡妻李氏,讓她同行,姜承梅的心又一次亂了。

  去往曹府的這日是個陰天,黑壓壓的雲堆著,冷風卷著黃葉吹得江寧一城的暮秋味道。姜承梅坐在轎子裡挑簾向外看去,街市依舊繁華,她穿著盛裝,就是那日見張家人的打扮。臨行前甄氏有交代,需多看多聽少說,其實這不用甄氏說她也知道的。曹家可是琅府暗裡最大的靠山啊,加之《紅樓夢》對後世的影響,姜承梅有敬重更有萬分的好奇。

  江寧織造府大名在外,以姜承梅的好奇心早就打聽過了。從康熙二年曹璽任織造到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前都是府署合一的,之後才正式分開。曹家大多數人現居住在江寧織造署中。可分開歸分開,織造署的佔地還是一樣的驚人,它東至吉利巷,與「進禦機房」相鄰;西至碑亭巷;南至吉祥街,北至督院。氣勢自然是大的,老百姓自然是敬畏的,對於姜承梅來說,期待是多過忐忑的,這個在三百年後消散在歷史塵屑裡的院落對她的確極有吸引力。

  轎子行了沒多久姜承梅便遠遠的看到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朱紅大門,暗青的門匾上端端寫著五個金色大字:江寧織造署。門口有士兵守衛,絕無閑雜人等逗留。

  他們一行人沒有從正門進,走的是西邊角門。從此刻起姜承梅便不再掀簾子往外瞧了,她坐在轎裡微微笑了笑,多少體會了些姜黛玉的心情。以那位妹妹寄人籬下的處境,來到這樣的世家果然需要時時在意處處小心的。這讓姜承梅想起當年和老爸去找副校長走門路時的情景了,不過那時為了上學,現在甄氏帶自己來大約就是為給將來鋪路吧?總是有求於人,人就會低了一層,隻望不要太尷尬才好。

  轎子行行停停,大約還聽到模糊不清的人聲。過了一盞茶的功夫,轎子終於正式停了下來,有人挑開轎簾,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道:「請姑娘下轎。」

  姜承梅扶著那人的手下了轎,見是個婆子,斂容彎身甚是恭敬。她擡目去看,眼前是個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此時,寶絡菱紗也已下了轎過來在她身後站住,甄氏施施然過來看了姜承梅一眼攜住她的手,二人被人引著向門裡去了。

  眾人走過穿堂,又走過一個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皆白牆黑瓦,大而明闊,兩邊是穿山遊廊廂房,四周種著各色花木,鳥鳴聲聲,依稀可聞流水之音。數個未留頭的小丫鬟有喂鳥的,有編織打絡子的,見了他們都行半跪禮,未行多時兩個丫鬟伴著一個體面的中年婦人向他們迎了過來,走到近前皆向甄氏見禮。

  為首的婦人笑道:「琅太太,多少日子沒來玩了,我家夫人可是掛心的很,平日裡總念叨著呢。」

  「我哪裡有你家夫人的好福氣,我可是苦命人一個,終日要為生計奔忙呢,聽說她這幾日身體不適,怎樣,有沒有好點?」

  「還是老毛病,前幾日吃了涼物引的,哎呦,這可是大姑娘?生的真俊。」

  甄氏含笑道:「豆姐兒,這位是張嬤嬤。」

  曹家的情況姜承梅了解過,知道這位便是李氏從娘家帶來的老人之一,她擡頭注視著對方的眼睛,點了下頭,微笑道:「張嬤嬤。」神態不討好也不高傲。

  張嬤嬤怔了怔,隨即便也笑了,給姜承梅見了個禮道:「老奴見過琅大姑娘。早聽人提起過姑娘,今兒見了果然是神仙一般的人物,笑起來跟花兒似的。」

  「這丫頭哪有您老說的那麼好,夫人家兩位姑娘那才是人中龍鳳!對了,上回那葯好使麼?」

  「好使好使,真是託了太太的福,這幾日下雨我這條老腿痛的沒那麼厲害,夜裡也能睡個囫圇覺了,我本家的一個老嫂子,也有這毛病,試用了這葯也是靈驗的緊,一個勁兒的誇呢。」

  「好使就好,我這葯也沒什麼就是配料用的貴重些,又是經歷長途從雲南那裡託人帶的,裡面還有個人情在。既然你用的好,家裡人也需要,改明兒我讓人再給你送來些就是了。」

  「哎呦,阿彌陀佛!太太實在是菩薩心腸。老奴在這裡替我家那老嫂子謝過太太了。」

  姜承梅聽著二人的對話,不露聲色,面上淡笑著。她沒發現自己現在已經開始適應做出這種喜怒不形於色的架勢了。很快他們一行人來到正房前,在外伺候的三個丫鬟請著安,臉上露著殷勤的笑,爭著去挑簾子,其中一個閃身進去通傳了。

  姜承梅一進正室,極馥郁的檀香味沖鼻而來,由於外面是陰天,正屋裡的光線並不好,昏暗間她聽到腳步聲,不多時,丫鬟們前呼後擁著一個女子從裡屋走出來。這是個三十歲左右的五官深刻的婦人,她梳著如意髻,插著金釵戴著玉,穿著石青色牡丹花的大褂,下配一條紅黑緞摘綾綉馬面裙,這婦人身量頗高,舉止間很有威勢,這便是曹寅的嫡妻李容了。姜承梅隻看了一眼便半低下頭,心裡詫異,李氏和想象中的相差很大,還以為是個嬌弱的江南女子呢,原來竟是這樣的。

  「容姐姐。」甄氏上前見禮,姜承梅也隨著半福下去。

  「你這個忙人竟還知道來看我?還以為你都鑽到錢眼裡去了,瞧著臉色,還不好好歇歇。嗯?這是豆姐兒吧。快過來讓我瞧瞧。」

  姜承梅擡眼看去,正見李氏看著自己,她臉上略施粉黛,畫著蛾眉,瞳仁特別黑亮,鼻子直且高,唇型清晰,很有骨感,女生男相。她雖在笑隻眼裡帶著些暖意,這女子稱不得美人,但絕對會讓人過目不忘,她的神色舉止帶著目下無塵的清貴,就像雪山頂上最美的雪蓮花。

  姜承梅心裡一凜,中規中矩輕輕說道:「見過夫人。」

  李氏扶起姜承梅,看了半晌,微微嘆了口氣:「可憐的孩子。」說著竟摟住她,輕拍她的後背道:「先前我聽說好了還不能全信,今兒見了方知是真的。真是菩薩保佑,不枉你母親日夜為你祈福。你這孩子受了那麼多苦,總算是苦盡甘來,定會有福報的!」

  姜承梅被擁在懷裡,她聞到綢緞上熏著的香氣,對方兇前掛著的項圈上墜著一塊金絲纏繞的美玉,下方的流蘇掃在姜承梅的臉上癢癢的。姜承梅聽得出這話說的真誠,正想著回什麼話,便聽甄氏道:「容姐姐,多謝你了。一直為豆姐兒的事兒上著心。」她的話音裡帶著哽咽。

  「謝我幹嘛呢,我也沒為這孩子做什麼,不過就是找了些調理的方子罷了。你我相識多年,還說這話?」

  說完李氏便攜著姜承梅的手,穿過碧紗櫥來到東次間靠窗的羅漢床前擁著她坐下了,甄氏也隨著坐在一旁,早有丫鬟上前倒茶擺放茶果,隨即這些丫鬟退出屋外,隻留了兩人分站在兩旁。鄭嬤嬤珍珠寶絡菱紗等人也退立一旁。

  姜承梅偷眼打量這屋子,隻見四周是雕鏤隔扇,紗窗的透光性很好,屋內清一色的紫檀家什,他們所坐的羅漢椅上鋪著猩紅洋罽,正面設著大紅緞靠背,中間設紅漆海棠方幾,上擺著豆青瓷蓮蓬口花插,幾支芍藥錯落的插著,前方地上鋪著裁絨花毯。座椅兩旁各兩扇五尺多高長方形的屏風,兩邊設一對描金黑洋漆小案。左邊案上放著一個銅掐絲琺琅爐瓶盒,右邊案上擺著青玉雕福祿壽爐。地上擺著兩個紫檀木綉墩,綉墩後也有一對高幾,各有青花白地瓷雙耳寶月瓶一隻。

  這間屋子最打眼的是靠北牆的書櫃,高及屋頂寬至整牆姜姜總總放滿了書,紫檀長條案上除了文房四寶,還有一個玻璃八寶燈,牆上掛著一副字: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靠南牆有佛龕,供著觀自在菩薩一尊,供案上有瓷凈瓶獻花,凈碗酌水,博山香爐燃香,地上有跪墊,檀香裊裊,充溢滿屋。

  「豆姐兒,我和你母親打小就相識,就是喊我一聲姨媽也不為過。在我這裡不用太拘束,想吃什麼想要什麼直管給我說就是。」

  李氏的口吻很親膩,隻是語氣總是冷清清的,姜承梅不知她是敷衍還是習慣,隻得做出害羞狀並不吭聲。

  「姐姐心裡疼愛她就好,亂了規矩可萬萬不能的,敬稱定是要的。說起這規矩,我可是頭痛的很。我忙於生意,得了空才能略教些,大多數時候隻能讓她跟著家裡幾個懂事的丫鬟學,過了幾個月這丫頭才稍懂些規矩,時而還是犯錯。要不我也不會過了這麼久才帶她出來見人。即使如此,也隻敢先往你這裡領。妹妹可不跟你客氣,這丫頭若有不是,隻管教她。」

  「我看豆姐兒很好,身體能好就是大福了,其餘慢慢教就是了,萬不可操之過急。豆兒,你過了年就十一歲了吧?」

  聽李氏發問,姜承梅垂著頭應了是,目光不能從對方的手上移開,這是隻骨肉勻稱,五指纖長的手,腕上戴著玉鐲,中指上戴著枚翡翠戒指,這是她目前所見過的保養的最好生的最美的手了,即使是甄氏也比不上,一個高大的女子竟生了這麼纖細柔美的手,還真令人詫異啊。

  「可曾學女紅?你母親可是大家,好好跟她學是正經。」

  「我有學,隻是才學了些皮毛,尚不足論好壞。」

  「可曾讀書?」

  「哥哥們得了空會教我一些,如今也隻是認得幾個字罷了。」

  「是麼……女孩子讀那麼多書真不如多懂些相夫教子之道,書讀的多,有時並不見得是好事。」

  姜承梅忍不住擡頭看她,李氏的神色不動,唇微微勾起,在看到姜承梅擡頭時,她的眉挑了一下,轉頭對甄氏說:「有起大名嗎?」

  甄氏聽得此話臉上黯了下來,苦笑道:「以前為求平安,隻取了個小名,如今她好了,我一時竟也不知該不該取大名。」

  李氏嘆了口氣,又著看了一會兒姜承梅,她對一旁的丫鬟道:「去把我那個蓮花玉拿來。」

  少頃那丫鬟拿來了一物,用紅綢包著,李氏接過打開,裡面放著一件掛飾,墨綠線打的如意絡子,上面系著一塊白玉雕的蓮花,玉質通透溫潤可愛,沉香木的珠子和長流蘇綴在下方,端的素而貴氣。

  「這是我以前愛戴的,有了福姐兒後就沒再用過。今日我見了你,心裡喜歡,送金銀釵環太俗,這件物事配你正好。」

  「容姐姐,這斷不敢收的。她一個小孩子,送這麼名貴的東西哪裡擔待的起!」

  「名貴什麼,也就是沾著雕工的名頭罷了。來,收了。」

  見甄氏點了頭,姜承梅忙立身恭敬的雙手接過,口裡稱道:「多謝夫人。」說完便自覺的退到下首的墩子上坐下了。

  甄氏道:「也不知老祖宗近日可好?若方便我能否去拜見她老人家。」

  「日前天氣轉涼有些咳嗽,吃了葯,好多了,這會兒隻怕正歇著。啊,蘇州的事,多謝你了。」

  「那是我分內的事。再說,按你我的交情,這點事算得什麼。」

  李氏笑了起來:「我母親向來對你比對我好,隻怕留你留的狠吧。」

  甄氏也笑了:「老夫人一向如此,你又不是不知,若不是我堅持,隻怕真要多待好幾日的。」

  二人在這裡談論了好一會蘇州之事,姜承梅聽了方知甄氏去蘇州探望的是李容的母親。看來甄家和李家的交情真是不淺,眼前這二位的關係也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好。以前看過一本出名的網路小說裡說李氏是皇家的私生女,今日看來這李氏樣貌雖是中人之姿,但氣度卻高貴的很,若說是公主的氣場也不過就是這樣了吧,是不是私生女還真不好說。

  再看這滿屋的書,怕也是個才女,要不怎麼能教出曹顒那樣的兒子?更不用說還有個大名鼎鼎的王妃女兒。是了,後來嫁做王妃的曹小姐叫什麼?那位王爺又叫什麼?姜承梅正在這裡回憶,那廂甄氏已讓珍珠捧著一個匣子上前來了。

  「這回又是什麼?」李氏接過匣子,見是個朱漆戧金的妝奩盒,頗有古風,又見鎖扣精奇,她微微一笑,伸指按下突出的珍珠,盒蓋便彈開了,「嗯?水粉?新做的?」

  「正是,姐姐試試,可喜歡?」

  「我都一把年紀了,平素又不愛裝扮……」她說著將盒子放在案幾上,取出一個花瓣狀的白瓷盒,姜承梅瞧得清楚,瓷盒上繪著一朵工筆玉簪花,李氏打開盒子,放在鼻下嗅了嗅,詫異道:「香味似不同尋常。」

  「這粉是我新調的,費了一季的花料才堪堪做出十盒來。」

  李氏挑了些粉放在手背上塗了塗,湊到光線下細看了看,頷首道:「柔白細膩,好。」

  「能讓你說個好字也不枉我費心了。這粉的確不同平日用的鉛粉,更非水銀粉,那些用多了膚色發青不說,還會讓人中毒呢,絕非上品。」

  「哦,連宮粉也不過是上等鉛粉,你這粉又有什麼稀奇?」見甄氏顯出得意神色,李氏淡笑。

  「我這粉主料是珍珠,卻不是用紫茉莉花種提煉的珍珠粉,是用真的珍珠研磨而成的,所用花香以玉簪、玫瑰為主,常用的茉莉丁香為輔,我嫌冰麝氣味太濃郁,改用了海外產的龍涎香,故此香味較悠長。此粉敷面養顏增色,潤澤生輝,隻怕是宮裡所用也是比不上的,如此,姐姐以為如何。」

  李氏微有動容:「若以你所說,此粉一出,隻怕連金山都得用空。可有名?」

  「露華濃。」

  姜承梅正聽的入神,忽聞現代化妝品的名字,差點沒被自己的口水嗆到!這時卻聽李氏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倒也旖旎。嗯,這是胭脂膏子?」說著她放下手裡的瓷盒,在匣子裡又拿出一個五瓣花樣的白瓷小盒,「這又有什麼說法?」

  「這胭脂的主料不是慣用的紅藍花、紫丱或是山榴花,是玫瑰,而這玫瑰需摘每日清晨出綻的帶露花朵,且選出色澤純一的花瓣,其餘的一概棄之。然後把花瓣放到潔凈的石臼裡,慢慢舂硯成漿,又以細紗製成的濾器濾去雜物,再取當年新繅的白蠶絲,按胭脂缸大小壓成形狀,沁入花汁,五六天後取出,再曬四五個日頭,待幹透,便成了。若要貼合自然些,就用水和過再撲到臉上。不必搓揉,輕輕拍打就好。」

  「阿彌陀佛,也就是你這個七竅玲瓏心的人才想的出來。這胭脂又叫什麼?」

  「留人醉。」

  這回不用李氏說姜承梅也想到了出處,『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很美也很悲切,不知為何選了這樣一個名字,奇的是李氏竟隻是笑了笑,沒有發表意見。「其餘的又是什麼?隻怕也是用世人難想的法子做的?」

  「世人難想倒也說不上,這眉黛便是取了古人之法做的,論精貴也不過是主料從海外而來。名為雲橫。」甄氏說著拿出一根兩寸來長的細竹筒放在桌上,「這是唇脂。名為櫻染。」她繼續拿出一個淡紅瓷盒,「這是面脂,專為禦寒防肌膚皴裂所制。名為雪瑩。」這回她拿出的是個稍大的青瓷盒,那上面繪著個漢裝麗人,還配著字。

  看來是自己多慮了,甄氏給水粉起名字都是暗合詩詞或是有典故的。送這樣的禮最對女人的心,哪怕是李氏也不會免俗吧。姜承梅想著偷眼看去,隻見李氏果然微微笑著,手裡托著面脂盒輕聲念著:「逃之夭夭,灼灼其華,呵呵,妹妹的心意我領了。隻怕此物在我這裡留不長久啊,上回張夫人用了你送的香胰皂,硬是從我這裡討了去,還有那個香。」李氏指著地上放的雕鏤直筒香籠道:「也被人討去了一半。這回這些個胭脂水粉再一出,嘖嘖,我看你的名聲可就更大了。」

  甄氏聽到此處掩嘴笑道:「妹妹可不怕名聲大,隻怕大不到京裡去,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江寧府的水再深也深不過京裡的。」

  李氏瞥了她一眼,拿起茶盞吃起了茶,甄氏也不再說話,也吃起了茶。過了一會兒,方聽李氏道:「這麼久了,妹妹的心意還是沒變,到如今我也隻能說儘力而已,這件事成不成大半還得聽天由命。」

  「我省的的。這些年讓姐姐如此費心,小妹真是羞愧。」

  「我知道你是不甘心,也怨著,又為孩子們考慮才如此的。隻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你一個……」李氏看了姜承梅一眼忽的停住了話,她微蹙著眉,臉上是帶著苦意的笑,眼裡儘是憐惜之色,「入畫,侍書,帶琅姑娘去院子裡耍耍,坐在這裡隻聽我們嘮嗑怪沒意思的。」

  甄氏也接話道:「寶絡,菱紗,你們陪姑娘去吧。」她停了停又道:「豆姐兒,外面風大,玩的時候仔細著點。」

  姜承梅哪有不明白的,她起身向兩位長輩見了禮告了退,被四個丫鬟擁著出了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