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皇恩浩蕩
如月正色道:「女兒知曉了。隻是沒生意做了,母親平日做什麼呢?」
甄氏道:「我也想過了,其一就是先把家裡拾掇好,其二去探看下何家,其三麼,我想著在京裡轉轉看看商鋪情況,若有機會就讓阿隆索他們把生意開到這裡來。其四,等風平浪靜了,我抽時間去承德走一遭,按著你說過的,看下那裡的地價如何。其五街坊鄰居的去走動一下。其六自然是盯緊你的女紅。」
如月嘿嘿笑了:「安排的可夠多的,成,咱先收拾家裡好了。」
如月仔細看過了各間屋子的樣式,又讓琅東臨丈量了大小,她在旁繪了平面圖5。要重新收拾的屋子連正房廂房耳房廚房倉庫等大小總共三十間,如月列好單子後讓盤金去市場上看傢具,寫了石料的採辦數量讓東臨去問情況順帶諮詢一下北京「建築業」的行價,同時遣了縵纓按著盤金寫的地址去找匠人糊頂。
這些事兒了了,如月比著窗繪了窗簾的尺寸又畫了幾幅樣子讓甄氏看,甄氏選改了幾種,這活兒就交給丫鬟們去做了。後罩房本是留給閨閣小姐和女僕用的,但如月已經決定住內宅西廂,後面這裡除了兩間給丫鬟嬤嬤們住,其他三間她留了一間做書房用來寫字繪畫,一間做練功房用來練功夫,一間做「辦公室」,是專給甄氏準備的。待這些事兒準備完一天又過去了,濟蘭回來請安吃過飯後,如月便跑到他的房子裡給濟蘭看東廂的設計圖。
濟蘭瞅著妹妹興奮樣子,又看了眼才統計出來的預算,嘆道:「妹子啊,有必要這麼興師動眾嗎?這銀子可花的不少,母親同意?」
如月笑道:「自然要收拾的好好兒的,住著舒心大家才高興嘛,生活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苦挨的,這銀子母親自然是捨得花的。你看,我選的傢具都不顯山露水的,櫸木榆木而已5。就算你的同僚來做客也斷不會說什麼越制。放心吧。」說著她從牆上取下一柄定把樺皮花面弓,試了試隻能拉開一線,「哥,這是多少力的?以前沒見你用過,才買的?」
濟蘭道:「嗯。十一力的弓,十四阿哥送的。」
如月一聽,放下弓道:「原來是他送的。對了,你忙我都忘了問了,紫禁城裡有什麼好玩的事麼?你見到過太子麼……還有四阿哥沒?後宮的嬪妃你又見過沒,誰最美?」
如月眼裡放光的樣子讓濟蘭微微笑了,「紫禁城裡能有什麼好玩的事兒?所有人都怕越雷池一步,皆謹小慎微做事。我在外廷當值。那裡離乾東五所和乾西五所不遠,又常去南熏殿巡查,自然是經常見到皇子們的。太子……」他頓了頓,「自然是高高在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貴。四阿哥,平日我隻遠遠的瞧見過又不能久視。不過他倒是謝過我救了他的兄弟們,我隻記得他人很是清瘦。說話聲輕,看走路樣子也是練過武的,似乎眼睛不大好,聽人說他有些近視,所以騎射功夫並不算好。說到嬪妃,又哪裡是我們能見到的。即使是宮女也都不常見,見的最多的不是侍衛禁軍就是太監蘇拉們了。」
如月托腮想象著下任帝王近視瞅不清東西的樣子,不禁笑了起來,她忽然又想到了一樁事,便左右看了看,悄聲問道:「那大內高手們你可見到了?我是說,那個人。」
見濟蘭搖頭,如月心跳不由加快。那件事之後她也知道常無殺是宮裡的大內侍衛,專門保護太子的,不消說他們當初得罪的正經主子便是太子胤礽了!她搓著手轉圈走著,嘟噥道:「怎忘了這茬兒了,哎呦。真糟糕。哥,要不要登門道歉去?還是怎麼辦?」
濟蘭微笑道:「妹妹怕什麼。太子何等身份怎會與我這個小侍衛糾纏此事。」
如月悄聲道:「你可不知這個胤礽是怎樣的人,聽聞他最是睚眥必報的小人。別看他是太子!都被皇帝寵到沒邊兒了,什麼事做不出來?當初咱沒給常無殺臉,顧大哥又傷了那個覺羅什麼的眼睛,他能就此作罷?我才不信,何況你……」如月硬生生沒說出來你長成這樣萬一落了人家的法眼豈不糟糕。
濟蘭也起身,拉妹妹坐下肅容道:「直呼太子姓名你不要命了?再說你又怎麼知道他是怎樣的人?你認識他麼?」
如月搖頭道:「我怎麼會認識他,就是,呃,就是,他算得大名人了,妹妹道聽途說多少知道些他的事。唉,你還沒說怎麼辦呢!」
濟蘭道:「這事兒我也想過,緻歉倒是不必的,論理理在我這裡,不論理……我現在是為萬歲爺效命,他作為太子又是在宮中怎樣也不敢太過分吧。何況過了這麼久他正眼也沒瞧過我一眼,若將來真有什麼事,見招拆招就是了。」
見妹妹仍是一臉擔心,濟蘭寬慰道:「還沒那麼糟,你就著急了,平日不是最愛說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嗎?是了,我還記得在臨行前你說過的話,十三阿哥頗受萬歲爺的寵愛,看著和許多皇子都挺親近。妹妹所指又是哪位?」
如月呆了呆,她想了會兒才訕訕道:「啊,怕是我記錯了,嗯,也許很快就該知道了。唉,反正,十三阿哥看面相就是個好人樣,哥哥同他交好沒壞處的。」
濟蘭再沒追問,而是轉移了話題道:「昨夜給你提過十三阿哥的額涅章佳貴人要見你的事兒,還記得嗎?」
如月苦著臉點頭,濟蘭道:「今兒我遇到十三阿哥了,提到你們已到京師,十三阿哥說回去安排。這幾日可要做好準備呀,莫要失了規矩。」
如月的苦瓜臉頓時更苦了,她愁眉不展道:「我知道了。隻是,見我能怎麼著,若是多些賞賜,免了我的選秀倒是很好的。」
濟蘭輕嘆一聲道:「真不知當初救皇子是不是好事了。」
如月澀聲道:「是天意吧。」
濟蘭道:「那可後悔?」
如月想了想道:「後悔?那到沒有,遇到那樣的事兒誰都會出手相助的吧。」
濟蘭聽了微微出神,自語道:「隻要不後悔那就好。」
有濟蘭的囑咐在前,於是如月除了打理家裡還向澄心討教規矩。說來澄心年幼時就是鑲白旗京官家的奴才,後來這家人犯了事兒,家敗了她也被輾轉流落到各地。十歲的時候差點因為偷逃被人打死,還是如意救了她。故此她對旗人的常規還記得些,但宮裡的規矩卻是完全不懂。如月回憶了半天也沒想起該行什麼禮儀,倒是穿上六寸高的花盆底沒過多久就適應了,她甚喜穿這鞋能增高,沒事兒了就頂著一本書在鏡子前昂首挺兇的走路,直瞧著流蘇等丫鬟笑的前仰後合,甄氏見了好笑的把書拿下來,一看竟是《中庸》和《大學》,氣的她去打如月的屁股。如月便踢了鞋逃跑,大家笑的更厲害了。
如此緊張又活潑的過了三日,宮人果然遣了太監來傳話,竟是皇太後下令召見如月和甄氏,讓他們翌日巳時去神武門候旨進宮。
這一宿母女二人自然百般擔心萬種推測,覺是睡不著了,才過卯時初刻她們便起來準備。喚來澄心和銀硃伺候,到底多年沒梳這樣的髮型了,澄心手腳並不利索的給甄氏梳了個如意髻,如月在旁觀摩,見澄心隻將頭髮束於頂,左右分兩縷,橫紮成兩個平髻,插了根兩指寬的翠玉扁方,再把後面餘下的頭髮挽成燕尾扁髻,一枝一丈青的銀耳挖子倒掖在頭把後面,其餘裝飾一概不用。
如月好奇的問為什麼不戴架子鈿子什麼的。這話問的澄心完全茫然,隻說現下就是這樣的髮式呀,不是如意髻就是叉形髻,也有年輕的婦人梳一字頭的。可沒有用什麼架子呀,什麼是架子?如月獃獃的想難道又被誤導了?甄氏邊穿衣服邊提醒道:「又是你想當然了吧。」如月嘿嘿笑了兩聲,見甄氏在早準備好的旗裝裡撿了條月藍色的棉布襯衣,外面也是醬緞的圓領敞衣,較寬的馬蹄袖覆手面,領襟二處有鑲邊和些微刺繡,衣服上隻是布滿團花,袍底鑲大邊,怎麼看都不是很好看,若不是甄氏身材不錯,衣服裁剪得體她就真成寡婦大媽了。
如月是小姑娘家的,隻梳了兩條辮子,斜簪了朵通草葵花,發梢系紅絨線,耳上墜了瑪瑙耳飾。她亦未選華服盛裝,挑了件薄棉藤蘿灰色綉荷花連葉收口襯衣,袖口有藕荷色花紋鑲邊,外穿了件圓領缺襟實地紗淺水綠花緊身,原色緞鑲邊,脂粉半點未施。如月取了金鎖戴好又掛了個香囊,對著鏡子問如何。澄心覺得姑娘穿的太素氣,進宮合該穿的喜慶富貴些,但見甄氏滿意說瞧著清涼乾淨,她便也沒說什麼,想著大約主子有主子的考慮。
確實如月有自己的想法,她已經聽濟蘭說了目前宮裡講究的是樸素,連太後妃子什麼的都不崇尚披金戴銀,除非是重大節日。自己一介民女什麼都不是打扮的花枝招展不是招人討厭嘛。
待他們收拾好出來,天剛泛魚肚白,濟蘭已經整裝待發,其他丫鬟們也侯在廊下,辰光下眾人一見太太和姑娘的打扮都呆了呆。還是華鋌靈醒,第一個反應過來喚道:「給福晉請安,給格格請安。」
福晉和格格居然也沒反應過來,待其他人七嘴八舌的也這麼叫了。甄氏尷尬的咳嗽兩聲道:「行了,這麼叫好生彆扭,要是改不過口的,還是先叫太太叫姑娘吧。就是在人前要記住莫說錯了。」她上前對濟蘭道:「這就要去宮裡嗎?」
濟蘭有些淘氣的笑道:「回額涅的話,兒子正是要去宮裡。」
他這樣一說其他人都笑了出來,如月過來笑吟吟問道:「哥,你先去吧,咱可別一起出門,怎麼都覺著怪。」
濟蘭又看了看如月,贊道:「妹妹這麼一打扮哥哥都認不出了,真是大姑娘了。」如月嘻嘻笑道:「可不是說的,我都十三了。」
時辰已然不早,濟蘭又交待了幾句守規矩的話便離開了,稍微吃了點早飯,甄氏母女便乘了馬車,由盤金趕車東臨壓車向神武門去了。
天光放亮時,琅府的馬車已來到神武門外,雖說離進宮的時間還長,甄氏和如月仍不敢隨意離開,盤金去探情況,他們就停留在馬車裡透過車窗向外看去。
紫禁城硃紅色的宮牆寬闊肅穆,金黃色的琉璃瓦反射著璀璨的光,在筒子河一池荷花的掩映下這座明清兩朝皇家宮殿略微增添些麗色。如月望著神武門的藍底金字的門匾,思緒飄到了遙遠現世,那會兒還有一個更大的牌匾是叫故宮博物院,門票六十,全世界人民隨意進出,那會兒自己和同學穿著弔帶熱褲喝著飲料遊覽諸殿調侃著皇家八卦。現在呢,還得等人傳喚,更要命的是若說錯了話行錯了步子可是會丟了性命的。今非昔比呀!
此時甄氏坐在狹小的車廂裡熱的直淌汗,她一邊拿帕子擦拭,一邊搖著執扇,瞧女兒不畏熱,不禁羨慕道:「你還真是不怕熱啊。」
如月收回目光笑道:「可我最怕冷啦,也不知在北京的冬天怎麼過。母親,你看河裡還有人採蓮藕呢。不知是不是宮人。」
甄氏也奇道:「可不是說的,還以為會戒備森嚴的,怎麼進進出出的人這樣多?」
車外的東臨聽見了,便在簾外插話道:「太太,姑娘,小的聽說宮裡尚儉樸,留夠宮裡所需,就把這護城河租賃出去了換點錢呢。」
如月啊了一聲,不可置通道:「這可是皇宮,大清朝最尊貴的地方,怎麼這樣?!他們還能沒錢。」
東臨道:「誰曉得,反正大家都這樣說,可見這皇宮還比不上兩江各路衙門有錢。哦。說起這神武門雜亂可是出了名的,原來在前朝是叫玄武門的,後來為了避諱,本朝就改作神武了,這門除了出宮辦事回宮交差的太監,還有做法事道場的和尚道士也從這道門進出,而且這門和裡面那道順貞門中間有道空地兒,瞅準了空宮女或是妃嬪便在空地兒會親。姑娘你說能不雜亂嗎。」
甄氏道:「可是皇家不是有規矩不能隨意見親嗎,這不是越制了?皇帝不管?」
東臨道:「不曉得,大概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說來這點可比前朝好的多,前朝別說是見親了,進了宮就別想著出來,宮女想出宮唯有一死。本朝的宮女到了年紀好歹還能出宮再謀生路。寬泛多了呢。」
如月笑問道:「小東子,你倒是清楚的很,打聽那麼清楚要做什麼呀?」
東臨嘿嘿笑道:「姑娘又不是不知小的這個毛病,包打聽之名可不是白來的呢。」
他們在這裡閑聊,很快盤金就來回話了,說是讓在門前等著傳召。如此。甄氏母女便下了車由盤金陪著去神武門處候著,如此三人便在大日頭下候著誰也不再說話了。
神武門有八十一顆門釘的朱紅大門緊閉著,隻留了道小門,時不時有太監進出,有的和護衛還打招呼,這些人不是去採辦就是去宣旨的,路過如月他們時便會冷眼打量一下。還有就是像他們這樣等著不曉得是要見宮裡誰的。天氣太熱,時有微風吹過。蒸騰的空氣裡帶來了荷花的香味,已經有人體力不支被扶到遠處樹下休息的,甄氏時不時拿起薄荷香囊嗅一下保持著清醒,如月暗自思慮待會兒怎麼應付皇太後。這時就見一個中年太監拿著拂塵出來,他開口揚聲問道:「琅甄氏在不在?」
甄氏聽了立刻上前。應道:「公公,民婦便是琅甄氏。」說外還拿出了懿旨。
太監雙手接過懿旨看了眼。又側頭看了眼跟隨過來的如月:「那你就是琅如月了?」
如月忙道:「公公,正是民女。」
太監道:「嗯。好吧,跟咱家來吧。其他人等退去。」
甄氏回頭向盤金使了個眼色,盤金立刻躬身退了下去。那太監帶著她們向門裡走去,護軍問道:「四德公公,這兩人是誰?」
「哦,是奉皇太後之命帶進去的。無事。」太監漫不經心的回了句。護軍腆著臉笑道:「公公辛苦啦。」
四德道:「辛苦什麼都是為萬歲爺和太後效命嘛。好了,不跟你啰嗦了,咱家要緊著時辰帶她們進去了。回頭再說。」
說完他擡步便走,如月跟在最後,進了大門一陣涼意拂面,走過黑洞洞的城門,裡面便是一片空地,正對著神武門的就是順貞門,但他們並沒有進去,而是沿著城牆向東走去,如月偷眼看過去,但見那裡站了一排帶刀侍衛,還時不時有巡邏的護軍經過,到了此處方顯宮廷的戒備森嚴。
走了一會兒來到一個巷口,四德折過去徑自向南走去,但見兩邊是紅牆琉璃瓦,間隔幾米便是紅紗防風宮燈,中間夾了道筆直而長的巷子,如月知道這便是永巷了。此時巷中無人,雖有烈日當空,並無遮蔽這裡竟然還微有涼意,如月正感奇怪隻聽四德道:「待會兒見了皇太後記著少說少問,雖說你們初次進宮才擡了旗,不懂規矩但隻要記得叩首行大禮便是了。記住這是宮闈可不是來串門子見親戚的。」
甄氏忙道:「謝公公提醒,民婦曉得了。」
四德嗯了聲不言語了,甄氏走快了幾步摸出了荷包雙手遞過去道:「這麼熱的天,有勞公公相接,這是民婦孝敬給您的55。請收下吧。」
四德駐足似笑非笑的打量了下甄氏,他又看了看荷包,「客氣了,琅家聖眷在身,咱家可不敢收你家的東西,若不是訥敏姑姑交待咱家也不會同你說那些話。」
甄氏謙恭的道:「小女在江寧的時候就多靠訥敏姑姑的提點,隻是相處了幾日未料姑姑還記得。真是多謝擡愛了,但話說回來若不是公公看得起願意提醒,即使不說誰也不曉得的,這隻是一點意思,不成敬意,還望您收下。」
四德微有詫異的看了眼跟在後面的如月,他略想了下還是沒有收下荷包,不過帶了絲笑意對甄氏道:「行了,不必如此,心意咱家領了。看你們都是聰明人,不像有的沒見過世面的打扮的跟妖精似地的進宮,哼哼,那樣的沒眼色的咱家卻是連提醒都懶得提醒呢。待會兒你等見了皇太後不要太過拘束,老佛爺最是寬厚,好好回話就是了。」
甄氏忙應了,四德提醒似的道:「咱們也得趕緊走了。哦,過了永巷,從皇極門進便是寧壽宮了。」
二女都是頭回穿花盆底走這麼長的路,皆走的辛苦,那四德也沒催促,再走了一刻鐘時間方到了皇極門,如月看到了現世見過的九龍壁,又拐進了永壽門,繞過皇極殿便是寧壽宮了。
四德留下二人,進去通傳,如月見此處甚是幽靜,沒有半點花草裝飾,隻是一塵不染的乾淨。立在廊下門口的宮女皆是素麵朝天毫無表情穿綠衣梳旗頭,過了一會兒就出來兩個宮女,也是綠衣打扮,是在江寧見過的三昧和波若,三昧微笑道:「琅甄氏,琅格格,同奴才進宮見駕吧。」
在現世如月遊覽故宮可沒那個福氣能進屋裡觀摩,也就是擠過人群隔著玻璃窗掃兩眼罷了,當時隻覺得對東西六宮都挺失望的,所謂的「宮」並不大,就是大點的四合院三合院罷了,擺設陳舊,金不金銀不銀,紫檀灰敗,帳幔暗淡,寶座無色,由於陳設眾多反而顯得空間狹小,並沒有想象中的大氣,進深高低跟歷史上的秦王宮大明宮相差甚遠,也就是前三殿頗感雄壯,唯慈禧住過的儲秀宮算得上奢華,其餘的真的不怎麼樣55。
現下她身臨其境的到了這裡,屋子仍不壯闊,和記憶中的相比卻像是翻新了似地,歷史的灰塵被抹去,黑白上了彩,頓時讓人眼前一亮!但見天花藻井顏色絢麗,廊柱深紅,匾額漆黑金字閃耀,幾層的紫檀落地花罩幾腿罩隔扇等木質物事皆潤澤有光,金銀之物琉璃琺琅之物更是璀璨,佛前香裊裊,自鳴鐘滴答,宮女活生生的在眼前,還有什麼比人氣兒更加有代入感和生動的呢?那位著便服穿了件秋香色敞衣撚著佛珠的溫和微笑的皇太後正坐在寶座上,她的身側立著訥敏,這位姑姑穿著石青色的袍子,隻在領襟處有鑲邊。身後則是兩個打扇的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