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鬼帝狂後:廢材庶小姐

159都很拘謹

  

  如月待菱紗的恩情菱紗深知自己無法報答,隻能攢下銀子買了綉線刺繡了許多刺品送過去,二人的情分不必言說,琅府被擡了旗要赴京,菱紗替他們高興之餘真心捨不得如月走,這一去不曉得要多久才能見,再見之時又不曉得會是怎樣的情景。忍了許久始終緘默的姑娘終於忍不住流淚滿面,饒是如月勸了再勸她仍是哭泣不止。

  譚家人見到如月都很拘謹,琅家得了聖恩的事他們也是知道的,原先就是大戶的小姐,現在成了在旗的格格,豈能得罪,兩個老人家對來訪的如月十分尊重客氣,而他們的大兒媳二兒媳隻道她此次前來是給菱紗撐腰的,難免心思複雜了些,討好之餘總在試探著如月的意思。如月此來確實是為菱紗撐腰的,話更是說得明白。

  「菱紗是從琅府望月樓走的,你們也別說我怎的總挂念著一個離府的丫頭,要知道我與她名為主僕實則情同姐妹,對她好是我這個妹妹該做的。我家菱紗貞烈不忘恩情嫁到了你家,這是她良善,用一輩子的幸福換你們的當初的收留之恩算是兩兩相銷了吧。所以沒事兒別嚼舌根子說她是個吃閑飯的。我雖說要上京,可琅家並沒有完全搬走。我會讓寶絡姐姐照應你家的,韓嬸子也隻管安心在綉坊做事。菱紗,若是有人欺負你,遇到對付不了的事兒了就去給寶絡說,她自會替你做主。」

  聽她說的不客氣,譚家人的臉上都有些不好看,譚家二兒媳道:「瞧姑娘說的,似是我家有人欺負四娘了。我們都喜愛她跟什麼似地,又怎會讓人欺負她。姑娘也未免太過慮了。這話要是傳出去讓我們怎麼做人呢。」

  如月淡淡笑道:「我這是先小人後君子罷了。兩位老人家自然是好的,我就是不放心日子長了,旁的人會打什麼鬼主意。我也不是在這裡炫富,菱紗不缺錢,她也用不著打譚家家產的主意,該給她留的錢我都安排好了。這點你們隻管放心。你們若是處的好,自然相安無事,缺個做生意的錢我家也會相助一把,若是處的不好,菱紗受了委屈,你們也別怪我仗勢欺人!」

  說著她取出了一張一百兩的銀票給了一臉尷尬的譚老太太。說道:「您老也別推脫,譚家是個什麼情況別人不知道我還是略有耳聞的。若是在這裡過不下去,自己買間屋子帶著菱紗走了就是,養兒防老,呵呵,您就當這句是笑話吧。」

  譚老太太沉默不語,她的兩個兒媳婦立刻阻止道:「哎呦,姑娘可別聽信了那些七姑八姨亂嚼舌根子的話。自家的娘自然要自家兒養嘛,養兒當然是防老的,是不是啊,婆婆。快,姑娘一番好意。您就快收了吧。」

  見婆婆仍是不接,大兒媳便靠近了幾步。腆著臉道:「姑娘,您也知道我家不容易。做生意生意虧,開銷又大正是缺錢的時候……」

  見她想拿錢,如月把手一抽,笑道:「拿錢可也得有說法,老太太拿了是我孝敬她的,你拿可就得立字據,利息按著錢莊走。你還拿麼?」

  大兒媳一聽臉立即激的紅了,譚老太太在旁嘆息道:「姑娘好意老身心領了。瘌痢頭兒子還是自家的好,三兒死後我也就隻能靠著剩下這兩個兒子了,他們再不好也是我的兒子,怎樣也得住在一起的。無功不受祿,這錢我不能拿。姑娘儘管放心,菱紗我會當做女兒看待的。」

  如月點頭,把錢收了回去,瞥了眼心疼肉疼的兩個女人,對譚老太太道:「那好。您老都這樣說了我也不多事兒了,有您的承諾我也就安心了,隻是您什麼時候想法變了,或是需要用錢了就去找寶絡。」

  譚老太太和菱紗都千恩萬謝了一番。總該是要走了,菱紗紅著眼依依不捨,如月安慰道:「我會回來的,回來了就來看你,要好好兒的呀。希望屆時你的拼圖要比我拼的快。」

  他們一起看向了如月送給菱紗的新做的拼圖——正面是菱紗做姑娘時的肖像畫,背面則是如月的。

  菱紗且哭且笑道:「那姑娘倒時可也得學會鳳穿牡丹的綉法呀。」

  如月使勁點頭,眼淚硬是沒忍住,她心裡一痛,攥緊了菱紗送的荷包。

  從譚家回來,如月在盛開的酴醾樹下獨坐了許久,回憶起這兩年在江寧的種種,淡淡的哀思有,濃濃的親情有,對將來的擔憂也有,更多的是感到人生無常天意難測。原本是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忽然就成了清朝的深宅小姐,還沒體味夠江湖的刺激這又被招到京師去當什麼勞什子格格了。將來會怎樣呢?合該不會玩到宮裡去做什麼娘娘吧。她將拾了一裙兜的酴醾花瓣向空中一揚,潔白的小花頓時飛散到各處去了,如月呆看了一會兒,灑然一笑,自語道:「老天爺,我才不怕你!咱們走著瞧!」

  終於到了離去時,當日寶絡一改強勢,嗚嗚咽咽的哭成了淚人兒,一邊的鑲玉難掩興奮的正和撅著嘴的綺霞告別,流蘇跟瓔珞等人哭成一團,澄心也流著淚給雪竹交待事兒,家裡哭聲一片,唯有改名叫趙縵纓的大柱子很快樂,完全顧不上母親賈氏的不舍,歡天喜地的跟同去京師的琅東臨說個沒完,亢奮的不行。

  見屋裡一團亂,惱的甄氏喝止他們道:「你們本不是很高興的嗎。這會兒要走了哭什麼哭,想我們了上京來就是了,難道還能短了你們的吃喝?寶絡也是,馬上就要生了,還哭什麼!小心身子。」

  她雖這麼說眼裡也帶了淚,見主子發話他們這才強忍了悲傷不再流淚。甄氏嘆了口氣,又鄭重對鄭嬤嬤行了禮,言道:「嬤嬤。我這一走不知歸期的。這裡的大小事兒都靠你啦。」

  鄭嬤嬤老淚縱橫道:「太太,還說這些話做什麼,待您那裡好了,這裡順了,老奴就去您那裡呀,哎呦,可是心疼死我啦!」說著她竟大哭起來。其他人又跟著哭起來,弄得甄氏也落淚了。

  當琅家的一行馬車到了碼頭,聲勢之大引得路人駐足探看,誰都知道這是奉旨進京的琅家人,多是羨慕的,皆稱祖墳冒青煙得了如此洪恩。也有鄙夷的,說誰都知道琅家出美人,也不知是哪個傍上了貴人這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

  旁人之議論且不管,在碼頭早有曹顒候著了,他見了如月問了好又撓頭道:「如月姐姐,我姐姐本要來的,可她哭的見不成人啦,就讓我替她來送你和玉姨。我母親也祝各位一路順風。平安到京。」

  甄氏道:「多謝夫人還惦記著我們。連生,你可要注意身子,有了病就要及時治療呀。」

  曹顒見她竟在這時認真的說起不搭界的話題,便想起那時如月送他金雞納霜的事來,又想起濟蘭走時的囑咐。不免大感好奇,怎麼個個都覺著自己會生病呢。但甄氏是長輩他不能追問什麼隻得稱是。如月自然也是一番千叮嚀萬囑咐的。

  如月將登船之時,有個總角小童跑來。嘿呦嘿呦的提著一個大木匣子來了,說是有人要送給姑娘的。如月不敢隨意收,便俯身問是誰送的,小童道:「那人好奇怪,明明就在跟前也不過來,喏,還在那裡呢!」說著回身一指。

  如月看過去,隻見一個清瘦少年騎在馬上,在一箭開外的地方獃獃看著自己,不是戴諾是誰?!如月心突的一跳,下個月他就要和英姿成親啦,這會子來送是什麼意思呢?曹顒見此情景尷尬便道:「我過去瞧瞧。」

  甄氏見曹顒離開,這才湊到如月跟前低聲問道:「不過去道個別?」

  如月搖頭,見她面有戚容甄氏試探的問:「可是後悔了?」

  如月仍是搖頭,低聲道:「就是被感動到了,雖然我不愛他。」說著她看著已下馬的戴諾,盈盈向他施了一禮,將盒子收下了,對小童道:「你去同他說,我祝他一輩子幸福。」

  到了船上如月拾好了就坐下稍作歇息,好奇之下打開戴諾送的盒子,裡面放了一套精品的遊山具,微怔了怔她從窗看出去,隻見戴諾和曹顒仍站在碼頭的亭子裡,他還在眺望自家的船,單薄的身影顯得很是無助。她隨手抽過一張紙,也不用墨拿過一截眉筆寫了幾行字,喚來縵纓讓他送給戴諾,她從窗裡看著縵纓身手靈活的從船上竄到岸上,又跑到戴諾跟前隨即很快的返回過來,戴諾和曹顒聚首在看,船家高喝了一聲,「開船了!」如月覺得船身晃了兩晃離岸慢慢行駛向河道中去了。待再看過去,遠遠的看到亭外多了一乘小轎,亭中一個女子正跳著腳在跟戴諾搶那張紙,不是英姿是誰?

  甄氏過來就問她:「好好地落下什麼證據啊,還嫌不被人誤會?」

  如月道:「不過是首詩,想來你也知道的。」說著她念了兩句:「長亭外,古道邊……」言畢,他們都沉默了下來。

  京杭大運河上的船隻如梭,如月在暮色裡看著窗外景物慢慢後退,她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感覺,這裡是故鄉又不是故鄉,這裡有快樂亦有悲傷,她是不會忘記這個讓她重獲新生的地方。也許有朝一日還會回來,也許永遠也回不來。京師就在前方,真真實實的在前方等著自己,那麼就好好的認真的快樂的在那裡生活吧。想到這裡她把菱紗給的荷包拿出來,從裡面取出一物,正是濟蘭臨行前給自己的,白玉小刀,金珠鑲嵌。好一個護身符啊,如月拿著把玩不禁微微笑了。金陵,咱們後會有期。

  甄氏如月一行人從江寧府出發,乘船北上,離開金陵沒多久,琅府下人們很快就從離鄉背井的哀傷中走了出來,因為所挑選的隨從多數沒有親眷,無牽挂又不畏前路,故可以說他們是歡悅期待的。

  甄玉潔卻深為前途擔憂,最擔心之事莫過於如月可能會遇到的選秀,其二便是濟蘭會不會遭到報復。她畢竟是經過穿越、遭遇過戰亂的,見識不同常人。左思右想後覺得如月是生過腦病的,天家應該不會選這樣的女子進宮,放到其他人家估摸著都不會是屬意的對象。濟蘭呢自家兒子她最清楚,雖不過十五歲還是個學子,卻是個沉穩人又有江湖經驗,救過皇子算是挺大的保護傘,想來老老實實做事就不會有什麼事的。若上天不垂憐,真天有不測風雲到時再應對吧。

  操心既無用,三四天裡都鬱鬱寡歡的甄氏終於振作起來,她到這時才注意到女兒居然仍在舟中仍堅持習文弄武,一天五頁字一張不少,知道這是她久來的習慣,隨意拿過一張紙看去,那字寫的愈發俊拔,又見如月把船上生活岸上情狀等沿途風光也素描了許多,女紅也堅持練習,綉法熟稔,更是沒落下鍛煉和內功修行,每日都安排的滿滿當當。甄氏看在眼裡暗自詫異,她知道女兒是個心大的,見她對進京似乎是沒擔憂的樣子就有些犯嘀咕,想了想試探說:「你可比選秀的姑娘還要忙還要上心,難道真的奔貴人妃子去了?」

  如月頭也不擡,閉著眼繼續雙蓮花打坐道:「您老終於緩過來啦?我可沒您說的那些野心。做這些事都是我喜歡的,可不是為了誰。事情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未來又看不清楚。為什麼要懼怕擔憂呢?就順其自然吧。」

  甄氏聽了心裡微動,也生出不少感觸,她在如月的恬淡行為的影響之下消散了許多負面情緒,也開始跟著女兒抽空練瑜伽、水果美容等等。當然除此之外這琅府當家人另有要事,她開始醞釀京師水粉發展計劃,準備書寫成字上岸後讓人寄回去一份給阿隆索參詳。

  六月中旬,京杭運河。舟艙狹小,酷暑難捱。這時離出發已過了一個多月。船隊進了直隸省。同上次坐車馬的經歷相比,乘船可要輕鬆舒適的多,眼見再過幾日就要到京師了,如月已經換穿了夏裝,和汗流浹背直嚷熱的鑲玉不同,她搖著系白蘭花香囊綉百靈鳥的團絹扇,透過船窗遙遙看著岸上的熱鬧風光。嗅著水氣喝著茉莉花茶,顯得頗為悠閑。

  北京城已然不遠,行李之類鑲玉和流蘇早已準備停當,華鋌銀硃也無事,幾個丫鬟見姑娘閑著看景便跟她嘮嗑。那廂的澄心則又一次給甄氏講述在旗的種種規矩,很快大家的注意力都轉到澄心的敘述上了。一個個笑著聽著,暗自打算著自己的新生活。這天子腳下可比不得千裡之外的江寧府可以無視會典的種種制度,恣意的穿衣戴帽描眉畫眼,一切都是有章可查有法可依的,若是被人舉報那可是會吃不了兜著走!單單一個穿衣就有各種講究。甄氏看著無所謂,還時不時警告女兒小意為人處世,但如月從她糾結的神色裡已然看出甚愛美的老娘破碎了一地的心。

  這日後半夜,琅家的船已到了通惠河。翌日卯時他們就到了通州。

  旭日東升,碼頭上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漕運船隻商船客運貨運的船都聚攏在這裡,上有官家商戶下有水手小工,熱鬧喧嘩之極。這夜誰也沒睡。所有人早早兒的都正裝待發,待船停了。琅東臨下了船準備找車馬,遠遠就見盤金戴著鬥笠。正侯高處在那裡伸長了脖子瞧呢。他吆喝了一聲,盤金見了急急的跑了過來,寒暄了幾句他上了船去見甄氏了。甄氏見他一臉的油汗曬得黝黑,也不拘禮賜了座。盤金坐下後,甄氏贊了他幾句,又道他辛苦,隨即就壓抑不住緊張悄聲問:「大爺讀書可讀的好?」

  盤金眨了眨眼,撓頭訥訥道:「……好。」

  甄氏和如月互看了一眼知他所說不實,甄氏皺眉道:「有什麼不能說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難不成能瞞我一輩子?回去不就知曉了麼!」

  盤金起身跪下道:「太太,其實小的也不曉是怎麼回事。就是……大爺現下不讀書,進宮做侍衛去了。」

  甄氏一聽就幾乎跳了起來高聲道:「你說什麼!」,如月也驚住,立即催問發生了何事。

  原來濟蘭等人隨禦舟在五月十七就到了北京,被人帶到住所稍作休憩琅家大少就進宮見駕。後來不知怎麼就沒進國子監而是在皇帝的特恩之下正式受命為三等侍衛,進了侍衛處。濟蘭才到職請不得假,他按著來信估摸著母親一行人就是這幾日到,故此七日前便遣盤金來接人。盤金住到離碼頭近的客棧,沒事就蹲在碼頭等船。

  待說完了緣由盤金苦著臉道:「太太別為難小的了,有什麼事您回去問大爺吧,到底是個怎麼回事小的也不甚清楚。大爺說了不能讓小的們亂嚼舌根子,要不然可得有的罰了。」

  甄氏冷笑正待呵斥,如月道:「我隻問你大爺可有受傷或挨罰?」

  盤金愣了愣搖頭道:「那到沒有。」

  「大爺何時能回府?」

  「大爺現下是外廷侍衛,說是按著日長時間不同定製不同,又有輪班之說,如今正是夏令,白日時辰長回來的便晚些。大約得是天擦黑了。」

  如月放下半顆心,她對甄氏道:「母親,咱也別在這裡閑話了,幾船的東西呢,回去再說吧。」

  女兒這樣說了,甄氏也覺得在這裡發作有**份,隻好不再細問,但她始終是不能放心,鬱郁的皺著眉讓盤金和琅東臨去雇車馬,盤金是個伶俐的,早已聯繫好了一家車馬行,很快便有人來搬運。待過了半個多時辰這才收拾完畢,甄氏戴上紗帽,由如月扶著下了船上了馬車便向京師方向去了。

  這一走就又是好幾個時辰,等見到北京城已然過了午時,他們一行從阜陽門進入,順著西河沿街往南拐到一條逼仄且彎繞的衚衕裡,又走了片刻見到一棵高大的梧桐樹下有一間小小的坐北朝南的如意門,到了此處車方停了。

  如月下了馬車,但見門檻兩旁立著兩頭一尺來高的石獅子,黑漆的大門上貼著兩幅門神畫,門聯上書:『四合宅院花馨滿,五德人家笑語喧』,門楣上戳伸出來兩根圓木門當,門頭磚雕牡丹富貴,門匾上書「琅府」5。大門之旁有立著根栓馬樁。再看周圍隔著十來米便是緊挨著的其他人家,皆是青闆瓦正反扣鋪就的灰棚,厚厚的砌灰磚牆,樸實凝重之風格和江南建築大有不同。再看此地道路上的石闆有的已經破碎有的翹起,不知是才壞的還是年久失修,不遠處還隱隱有餿臭氣味飄過來。如月心裡一突,暗思這住的地方可真不怎麼樣!果然那邊甄氏已經帶著質問的口氣問盤金:「這就是咱家?」

  盤金解釋道:「回太太的話。正是,小的剛來時也是不信就住這麼小的地兒,可京裡有京裡的規矩,官家府宅大小是有制式的,不可越矩,大爺是從五品的官兒就是住這樣的屋子,聽說臨街上還有兩戶正五品的從四品的官家住,咱家這三進的院子不知羨煞多少人,對了,頭一兩天少不得有人來恭喜,咱也不認識,說是什麼來著的四品官呢,大爺沒敢收禮,寒暄了幾句謝過罷了。太太咱們進屋再說話吧。」

  京師的琅府新宅是地道的北京四合院,坎宅巽門,一進大門就見方磚崐墁地,眼前一道雕磚花的撇山影壁,寫著富貴如意。再往裡走,大門之西是一排倒座,三間房子:一間門房,兩間下人房。正對著就是顏色鮮艷一殿一卷的垂花門,垂花門之西正北是上房。正房三間,東西各有廂房。大門之東是一間跨院。他們立在天井裡打量著院子,較之江寧這一進算是大的了,而且綠化得宜,除了十字交叉的磚道其他均是土地,窗檯之上台階左右皆擺著盆景,豌豆秧子喇叭花爬上了窗欞,石榴樹丁香花海棠鬱鬱蔥蔥,花香盈盈,還有一個碩大的魚缸杵在那裡,裡面養著幾尾金魚,氣氛顯得很悠閑。

  這時從二門處走出一人,正是鴉九。兩個月不見她竟憔悴了許多,嘴上起了泡,眼裡也有皿絲。鴉九聞聲出來一見是主子便跪下行禮,甄氏忙叫她起來回話,所問自然皆是來京後濟蘭近況,鴉九所知和盤金差不多。盤金琅東臨縵纓等男子們留在外宅招呼人搬東西,鴉九說著話引著眾人進了垂花門來到內宅,她邊走邊道:「太太,這裡太過局促,怕是住不下那麼多人,什麼都比不得江寧。日後缺了人手,怕是要辛苦些了。」

  甄氏嘆道:「那也沒什麼,也不是沒過過苦日子,何況也就是地方小罷了,隻要人好比什麼都好。」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